亿华通经营现金流持续恶化,赴港上市会否再演挪用IPO募资戏码?-全球新要闻
作者|郑少娜
编辑|陈鑫鑫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年初以来,股价接连下滑、市值大幅缩水、遭大股东减持套现,"氢能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的A股资本故事能否在港股延续?
自2020年8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后,2021年8月,亿华通便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上市。今年1月,亿华通向香港联交所递表无果后,8月再次递交了申报材料。
在A股上市刚一年,亿华通为何急于赴港股二次上市?
资料显示,亿华通的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客车、物流车等商用车型。
经营现金流持续大幅流出,关联交易引发大额信用损失
2020年8月10日,亿华通初登科创板,当日收盘价为187.12元/股,随后该公司股价震荡上行,最高曾达348.55元/股。而2022年以来,亿华通的股价开始快速下跌,从年初的270.85元/股下跌至11月28日收盘价的80.69元/股(向后复权),跌幅近60%。
在股价下滑之际,亿华通的重要股东也在减持套现。
如图表1所示,2021年9月29日-2022年3月2日,亿华通的股东北京水木扬帆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水木长风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水木国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宁水木愿景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了亿华通238.67万股的股份,占该公司总股本的3.3%,减持金额合计为6.78亿元。
股价狂跌、股东减持背后,从经营业绩表现看,近几年亿华通确实没有给资本市场带来太多好消息。
据最新一期财报,2022年1-9月,亿华通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4.58%,但净利润却为-1.2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Wind显示,如图表2所示,2017-2021年,亿华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9亿元、-0.79亿元、-1.7亿元、-2.3亿元和-1.21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0.27亿元、0.17亿元、0.46亿元、-0.33亿元和-2.01亿元。
可见,2017-2022年前三季度,亿华通的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依旧没有改善,仍是入不敷出的窘况,且2020年以来持续亏损。
2021年,让亿华通亏损幅度变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龙客车")及中植汽车(淳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淳安")的应收款项坏账计提比例从2020年的40%提高至2021年的90%,计提坏账损失金额高达6587.96万元。
在上述两大欠款客户中,2017年6月,申龙客车的母公司东旭光电(000413.SZ)斥资1亿元认购了亿华通5.51%的股权,成为核心战略投资者,因此申龙客车是亿华通的关联方。
科创板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申龙客车分别为亿华通的第三、第二和第一大客户,三年内与亿华通的累计交易金额达3.23亿元,占亿华通三年营收之和的比例约为28.76%。
而由于母公司东旭光电在2019年发生债务违约,导致短期流动性困难,申龙客车的现金流亦受到影响。截至2021年年末,亿华通对申龙客车的应收款项余额为2.82亿元,鉴于申龙客车回款情况及东旭光电信用债券违约风险事件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善,同年,亿华通对申龙客车应收款项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为2.54亿元。
可见,亿华通对申龙客车的应收账款回款希望渺茫。
IPO扩产募资变相用于补流,急于赴港二次上市融资
目前,氢能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推广前期,经济性是氢能行业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而氢能燃料电池面临诸多发展短板,如燃料电池发动机贵、加氢站的建设费用高、加氢费用高等。因此,氢能燃料电池车必须解决成本较高的问题,如果技术端没有获得突破,政策扶持并不能让这个产业真正商业化。
成立于2012年的亿华通,在氢能行业耕耘了近十年,但目前仍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困境。资料显示,亿华通的氢能燃料电池尚处于研发及产业化初期阶段,未来商业化前景不明,而与之相对的是大额的研发投入与商业化推广,这些无一例外都要资金持续投入。
为了补充现金流,亿华通甚至在"IPO募集资金"上动了"歪心思"。
如图表3和4所示,据亿华通公告,在A股首发募集资金中,亿华通原本计划投入6亿元募集资金投建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建设二期工程"(扩产项目),而实际上仅投入了3.2亿元,投入比例为53.26%。
令人疑惑的是,扩产项目投资资金减半,项目建设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倘若项目质量没有问题,那在IPO募资之际,亿华通是否涉嫌虚报募资项目的金额?
对于项目工程建设投入低于预计金额,亿华通解释称,公司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优化项目场地规划设计,减少了部分配套建筑面积,并加强了项目建设各个环节费用的控制、监督和管理,进一步降低了项目工程实施成本。
另外,对于项目设备购置投入低于预计金额,亿华通解释称,项目建设期间,部分生产设备因燃料电池技术更新迭代、行业生产技术提升等原因实现了国产化代替,产线购置成本进一步下降,因而设备实际购置价格与预算价格相比有所降低。考虑到行业技术仍在快速迭代过程中,产品尚未完全定型,公司在产线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生产线布局的调整及生产程序的优化,减少了部分非核心设备的购置,节约了项目设备的购置费用。
由于实际仅使用募集资金2.45亿元,亿华通公告称,节余的3.8亿元募集资金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首发募集资金中,如图表2所示,亿华通已拟投入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若加上此次节余的3.8亿元,相当于亿华通共募资了8.8亿元资金补流,约占其总募集资金的七成。
据港股招股书显示,如图表5所示,在"未来计划及所得款项用途"中,亿华通表示拟为研发提供资金1.15亿港元、拨付投资及潜在收购资金1.22亿港元,合计金额为2.3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亿华通表示发行港股后拟募资加码研发,提升燃料电池电堆的产能,强化供应链及投资于生产价值相对较高的原材料等,并未提及要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不知港股IPO的募资会否成为亿华通变相"补流"的另一伎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