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动态 >

一汽改革进行时 徐留平立下复兴红旗“军令状”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时间: 2017-09-21 15:03:24

一汽改革迎难而上徐留平立下复兴红旗“军令状”

徐留平,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一汽改革迎难而上 徐留平立下复兴红旗“军令状”

9月18日,一汽集团迎来一轮大规模的高层人事调动。其中,张丕杰由一汽-大众总经理调任一汽集团采购部部长,负责红旗采购业务,原职务由一汽纪委副书记刘亦功接任;一汽轿车总经理胡咏调任一汽集团战略管理部部长;一汽集团规划部部长付炳锋调任一汽驻京办主任。同时,张丕杰、胡汉杰、陈辑等人升任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

这场涉及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人事剧变并非毫无前兆。

9月9日,一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在一汽“我心中的红旗”大讨论总结会上透露,将针对红旗品牌的管理和运营架构进行改革,“要集一汽集团之全力,来打造红旗品牌的产品和服务。”而在此之前,一汽集团已从一汽-大众借调20余人进入红旗团队,为复兴红旗品牌提供技术和销售方面的支持。

从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与构架改革中不难感受到,时不我待的改革紧迫感与分秒必争的危机感成为履新仅月余的徐留平释放出的最为强烈的信号。

国企改革是场攻坚战,而对于利益盘根错节,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巨象级”企业一汽来说,“大船调头更显不易”。尽管有消息说徐留平入主一汽带着国资委赋予的“尚方宝剑”,但在上任后近50天内几度公开亮相并发声,徐留平改革意愿的坚定与改革步伐的果断,还是出乎大部分业内人士的预料。

据一汽集团内部员工透露,目前,一汽集团领导与员工已经自发实行“7·11”工作制,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工作计划和目标从以年为单位计算变为以月、天为单位。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在一汽内部蔚然成风。

“要在一个月内摸清楚一汽状态,两个月内给出改革发展方案,3个月内实施。”徐留平提出的改革时间表近乎苛刻,而“工作到后半夜”也成为他一个多月以来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在一周时间内先后4次前往一汽轿车进行调研,还是夜访一汽技术中心,或是组织“我心中的红旗”大讨论,进而迅速发起涉及面广泛的组织结构调整,不难看出,徐留平在就职会议上“直面问题,直击痛点,大胆改革,快速行动”的表态发言得以迅速落实。毫无疑问的是,一汽大刀阔斧改革的第一只靴子已经抬起。

是品牌讨论 更是思想解放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高级轿车品牌,承载了几代汽车人不懈追求的红旗见证了共和国发展壮大的历史时刻,也寄托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灵魂与荣耀。

然而,红旗的市场化之路饱受质疑。改革开放后,一汽集团先后推出了“小红旗”“大红旗”“红旗名仕”“红旗世纪星”等车型。但是,这些车型大都根据外资车型改进而来。没有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作支撑,红旗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没有连续开发下一款车型的能力。

为了复兴红旗,一汽集团曾投入上百亿元资金用于研发,但从不过几千辆的年销量上来看,习惯于“用脚投票”的消费者们并不买账。巨额的研发、营销投入与销量不成比例,这也让一汽背负诸多指责。在自主品牌上行之路本就布满荆棘的当下,徐留平决定在红旗打响振兴一汽的首场战役,可以说是选择了一块最为难啃的硬骨头,更充分表明徐留平上任从红旗入手,振兴自主品牌的决心和魄力。

在徐留平看来,红旗踏上新征程,从一场“大讨论”开始。红旗要不要复兴?如何实现复兴?红旗的品牌定位和精神内涵究竟是什么?8月21日,一汽集团对各职能部门及旗下分公司、合资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就大讨论活动发出动员令,要求全体员工就如何干好红旗,如何复兴红旗品牌建言献策。

据悉,自8月21日红旗大讨论活动启动到9月1日活动截止,12天内,共召开1211场座谈会,两万多名员工围绕红旗品牌、产品、体系、机制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同期开展的“我为红旗复兴献一计”活动,参与人员54120人次,提出建议54724项;35153名员工通过网络渠道参与问卷调查,提出对红旗品牌的认知评价和发展期望建议;共征集到红旗产品标识及文化标识作品114件,征集到红旗传播用语1295条。

一汽相关部门对问卷调查结果、“献一计”提案进行了详细汇总整理。有的员工提出,解决红旗问题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和行动打破以往那些在头脑中已经僵化了的思维习惯;不少员工反思,红旗在很长时间都没有真正做到从市场、客户的角度去把握品牌的定位、推广等核心问题。

得知大讨论活动后,81岁的一汽原设计处设计员谷照旭在给徐留平的信中写道,“发动一汽全体职工就公司的发展问题开展大讨论,提意见,这虽不能说在一汽是空前的,但恐怕也是很久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作为一名老‘一汽人’,我深为感动。”

在一汽员工眼中,徐留平发起的这场大讨论不仅关乎红旗品牌的未来发展,更为一汽人的思想解放提供了一个契机。复兴红旗的决心激发了一汽人不甘落后、永不言败、勇夺第一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追求,而以红旗的复兴之路为起点,一场持续且深入的变革正在一汽内部持续酝酿。

一汽变革进行时

8月初,在得知徐留平将调任一汽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评论文章中写道,“为什么一汽过去缺钱缺技术却能干成很多大事,而现在不缺钱,不缺技术,却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甚至慢很多拍?以笔者愚见,问题可能出在运行效率低下。至于具体是决策过程太长?还是内部资源配置不好?还是互相推诿扯皮?相信一汽自己更清楚,更能对症下药。”

董扬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目前,在众多跨国巨头、传统本土汽车企业以及造车新势力的鏖战中,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加速进入淘汰赛阶段。虽然有合资品牌带来的稳健的利润收入,但在一汽自主板块销量不振,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前瞻技术研发亦不领先的现状背后,是一汽体系力与研发力的缺失。

如何改革一汽现有体系,成为摆在徐留平面前的一道难题。实际上,随着“我心中的红旗”大讨论的深入,一汽自红旗始,进而推及整个集团的一系列变革动作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在经过密集的调研走访后,调任而来,没有历史包袱与人情羁绊的徐留平已经开始对一汽集团的组织架构“动刀”。

9月1日,在一汽召开的专题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徐留平从体制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对一汽的改革进行了部署。

体制机制上,首先,徐留平提出要梳理所有的发展目标,其中“质量目标”必须高质量完成。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沉下去,一竿子插到底,利用周末时间,迎头赶上”。第二,梳理一汽的所有产品,以爆款思维挖掘产品亮点。第三,他要求收集所有经销商及客户的意见,通过彻底熟悉了解经销商及用户对产品与服务的期望,指导一汽进行战略决策和产品改进。

干部任用方面,徐留平展现出破除一汽官僚习气的魄力。他直言,干部要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一汽将完全市场化地运作人才。只要能力达到,“企业高管薪酬1000万元不是问题”。

在自主品牌的发展规划上,徐留平认为,要调整自主品牌发展方向,打通产业链,责、权、利要统一,快速追赶竞争对手。同时,复兴红旗品牌。

面对国内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徐留平则认为,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目前国内各汽车企业还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汽要抢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制高点,“铆足劲儿来弥补传统车之前失去的时光”。

徐留平透露,一汽将加速战略形成,最迟十一二月,就将发布一汽中期战略。同时,整个组织将基于产品线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领导干部的职位也将根据能力进行调整。

面对沉重而复杂的老国企改革,要在体制上动刀,断掉一汽盘根错节的各种利益网,从而提升一汽的体系能力与运行效率,徐留平身上的担子与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从以一场大讨论促思想解放,紧接着发起一系列的组织架构调整,再到随之而来的人事大调整,徐留平祭出的改革“三板斧”让外界看到了一汽披荆斩棘的改革勇气与一股子闯劲儿。

不可否认的是,一汽的改革注定不会是坦途,知难而进的决心与攻坚破难的魄力亦需要切实可行的办法和组织协调的本领相配合,但正如徐留平所言:“这场伟大的改革和运动已经开始,并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