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动态 >

5月A级车:市场格局悄然生变 自主品牌逆势上扬

来源: 中国网财经 时间: 2020-06-22 08:47:41

5月,国内A级车共销售49.66万辆,环比增长6.77%,同比增长1.6%。然而,A级车市场格局已经由以往的“4+4+1+1”悄然改变为“4+3+2+1”。其中,大众桑塔纳发挥失色被科鲁泽挤出销量前十榜单,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两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5月的市场份额虽再创新低,但在A级车市场却逆势上扬。其中,吉利帝豪销售2.32万辆,稳居榜单第七位;荣威i5和长安逸动销量均突破万辆,进入榜单前15名。

5月,国内汽车市场持续回暖,乘用车市场“由负转正”,令业界为之欣喜。其中,A级车市场无疑发挥着“奠基石”的作用。数据显示,5月国内A级车共销售49.66万辆,环比增长6.77%,同比增长1.6%。中汽协副秘书长陈世华表示,随着国内抗击疫情持续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再加上利好政策的拉动和消费信心得到提升,汽车市场逐步恢复。

尽管A级车表现持续向好,但其市场格局已经由以往的“4+4+1+1”悄然改变为“4+3+2+1”。5月,日系品牌发挥稳定,共4款车型进入前十榜单;以往占据“半壁江山”的德系品牌则仅有3款车型入榜。此外,美系品牌主力车型新增四缸机后,销量迅速回升,入榜两款车型;自主品牌则抢占了最后一席。

具体到车型方面,日产轩逸以4.53万辆,同比增长46.6%,环比增长9.19%的成绩蝉联A级车冠军。进入2020年以来,轩逸的市场表现一直可圈可点,在过去的5个月中4次取得冠军之位。从累计销量来看,轩逸以15.45万辆的成绩超过第二名近2万辆。与此同时,轩逸终端价格仍相对坚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场第十四代轩逸目前仅有1万元的优惠。

日产轩逸

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思域,延续强势表现,5月共销售2.65万辆,同比增长69.5%,环比增长8%,位于榜单第六位。自3月底恢复生产以来,思域此前积累的市场需求逐渐得到释放,市场表现明显好转。此外,丰田旗下的卡罗拉和雷凌,5月分别销售3.09万辆和1.97万辆,位于榜单第三和第九位。整体来看,在后疫情时代,日系品牌在A级车市场逐步恢复正轨,市场份额也相对稳固。

相比之下,大众品牌表现可谓冷热不均。上汽大众方面,朗逸5月销售3.63万辆,同环比实现微增,位于榜单第二位。然而,朗逸虽新增了门槛更低的启航版,但销量已被轩逸狠狠甩开,并在年内已有多个月份错失A级车销量冠军。此外,桑塔纳5月仅销售1.64万辆,被科鲁泽挤出榜单前十,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两个月。

朗逸和桑塔纳只是上汽大众失利的一个缩影。5月,上汽大众累计销售13.1万辆,同比下滑14.9%,与国内整体市场向好的现状相悖。其中,身为主力SUV的途观L在5月仅销售1.7万辆,同比下滑25.36%;帕萨特仅销售0.57万辆,创近几年的新低。业内人士认为,这恐怕与帕萨特和途观L经历的“中保研碰撞测试事件”脱不开关系。

一汽大众方面,速腾市场表现依旧稳健,5月销售2.7万辆,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33.6%,位于榜单第五位。不过,宝来发挥失准,仅销售2.15万辆,同环比均出现下滑,排名也从上个月的第三名下降至第八位。

好在,一汽-大众SUV车型已经独当一面,探岳和探歌均有不俗表现;捷达品牌销量逐渐开始爬坡。在此带动下,一汽-大众已连续5个月蝉联乘用车销量冠军之位,市场份额也逐渐提升。

别克英朗典范版

反观美系品牌,在出现短暂的复苏之后,5月再次步入下行道。其中,别克英朗5月销售2.85万辆,同比下降8.26%,环比下降6.94%,排名下降至第四位;科鲁泽销售1.82万辆,同比下降15.03%,环比增长36.88%,位于榜单第十位。

近两年,美系品牌因推广三缸机,导致在A级车市场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以往可与朗逸和轩逸试比高的英朗一度跌出前五;科鲁泽的销量甚至跌至两位数。今年3月底和4月初,别克和雪佛兰品牌分别为英朗和科鲁泽新增了1.5升四缸发动机车型,销量曾迅速拉升。然而,英朗和科鲁泽5月销量再次出现同比下滑,也表明其市场认可度仍有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乘用车5月的市场份额虽再创新低,但在A级车市场却逆势上扬。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A级车累计销售11.01万辆,环比增长7.6%。

吉利帝豪

其中,吉利帝豪销售2.32万辆,同比增长83.01%,环比增长14.38%,稳居榜单第七位。此外,荣威i5和长安逸动5月销量均突破万辆,进入榜单前15名;作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乘用车型,领克03销量近6000辆,同比增长近一倍。

对此,中汽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自主品牌市占率下降,但头部品牌销量增长,资源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从去年就已显现。头部企业在品牌形象、产品竞争力以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让消费者感觉更有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姜智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