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亿仿制药市场,为什么干不过一个印度?-当前关注
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正式收官,“灵魂砍价”遇到辉瑞不灵了,Paxlovid的医保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
辉瑞CEO一步不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冠药不能太便宜”。
朋友圈里的黄牛“大发善心”,“不发国难财也不赚钱,4.8万元出一盒Paxlovid”。与此同时,印度新冠仿制药悄悄流入中国,售价从700元到1639元不等。
(资料图)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药品管理法新修订后,进口未批的境外药品不再按“假药”论处,但有个前提是“少量”,且依然按“假药”处罚。
印度仿制药究竟有多强?
价格抗打,质量有保证!
和专利药相比,印度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症上完全相同,但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加量不加价。
2013年,吉利德推出新药索非布韦,能够治愈可致人死亡的C型肝炎,12个星期的疗程8.4万美元,印度仿制药只要500美元。
2017年,因《我不是药神》被广大群众所熟知的白血病神药格列卫,诺华制药原版一瓶60片装11900元,印度仿制药价格约2450卢比,约合人民币249元,且一瓶120片。
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供应全球20%的仿制药!
据印度医药联盟(IPA)数据显示,印度约有3000家本土制药企业以及约10500个制药工厂,能够生产几百种原料药和60000多种制剂,仿制药供应量占据全球份额的20%。
目前,印度90%的公司从事仿制药生产,在2021年全球仿制药TOP10企业中印度药企占40%。其中,太阳制药作为印度药企龙头,在2021年度仿制药销售额为46.4亿美元。
从产业规模看,2021年印度国内医药市场规模达42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市场将增长3倍,到2024年预计达650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增长至1200-1300亿美元。
从拉动外资增长看,根据《印度2021-2022年经济调查》,2020-2021年期间,印度制药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了200%。
印度制药工业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药品出口总额为244亿美元,进口总额为70亿美元,出口远大于进口。
这还是网友口中那个“恒河水包治百病”“牛粪牛尿治新冠”的印度吗?
世界药房,如何炼成?
回溯印度仿制药的逆袭,源于一场“穷人的命也是命”的革命。
1966年,新上任的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目睹国内医药市场被跨国企业把持、药价惊人、穷人吃不起药等现象后,一句“医药发明不应有专利,不应该在人的生与死之间谋取暴利”,撕开了欧美强势专利保护下血淋淋的剥削。
1970年,英迪拉主导下的印度政府接连推出《专利法》、《药品价格控制规则》,前者规定对医药产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后者严格管控药品价格,限制医药企业利润。
在这两条重磅法规的推动下,印度本土医药企业得以光明正大地仿制跨国药企的专利药,本土药企也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奠定了印度医药市场低价格的“主旋律”,抢占跨国制药企业市场份额。
3年后,印度又实施了《外汇管制法》,限制外资在印度企业中所占股份不得超过40%,赶走了长期以来在印度医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制药公司。
印度本土仿制药企业如鱼得水,还走出了一条“仿中带创”的新路子,如以API(原料药)起家的兰伯西实验室有限公司(Ranbaxy Laboratory Ltd)成功抢仿美国礼来公司头孢霉菌素一炮而响。
礼来公司提出以2000美元一千克的价格,购买所有兰伯西生产的头孢霉菌素原料药,而兰伯西的生产成本,仅为500美元一千克。
穷人用上了便宜的仿制药,仿制药企业获得了利润,印度打下了医药产业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印度仿制药,第二步是打入国际市场,“反攻”欧美老家,彼时恰好是欧美十年仿制药黄金时期。
在本土医药企业已成气候后,印度加入WTO与世界接轨,放宽了外资限制,鼓励医药合资企业发展,并且修改了《专利法》。
但根植印度人民族性里的精明与厚脸皮,自然不会这么简单。
新专利法只对1995年之后发明的新药有效;印度依旧可以强行仿制专利保护期内的药物,仅限于国内。
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成为“探路先锋”,发起第一起药品专利诉讼,针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格列卫。
官司打了7年多,最终以诺华公司败诉告终,印度医药产业“本土保护”依旧强大。
2007年,德国拜耳公司一款可治疗晚期肾癌和转移性肝癌适应症的新药Nexaver获得了印度专利,每盒售价为28万卢比(约5500美元)。
印度药企Natco向拜耳申请仿制药授权不成,怒而告上法院,申请对该药品进行强制许可。这种离谱要求当然获得印度当局同意了。
2012年3月,Natco顺利拿到强制许可,在Nexaver专利期满之前可以生产仿制药,只在印度本土销售,小小的代价是“每年拿出仿制药销售额6%补偿拜耳”。
说一句明抢不过分吧?
但诡异的是,“仿制药流氓”印度没有等来西方重锤,反而双方默契合作,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回印度建药厂,联手抢占本土市场,同时反向出口到欧美市场,“世界药房”美名远扬。
据报道,印度境内拥有FDA认证的药厂共有119家,可向美国出口约900种获得FDA批准的药物和制药原料;拥有英国药品管理局认证的药厂80多家。
原因有很多,诸如完整的制药体系、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廉价的劳动力、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沟通无障碍等,但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印度放宽了药物试验限制。
2012年,印度医药产业史上最大丑闻曝光,超57万人沦为阿斯特利康、辉瑞和默沙东等欧美医药巨头的“人体小白鼠”,7年中475项试药项目仅17项通过检查,2644人因试药死亡,由新药副作用引发的事故超过12万例。
当然,这57万人只会是穷人,而且不乏儿童,一名13岁印度农村女孩萨丽塔·库杜姆,试验了一种人乳头瘤病毒的疫苗后,被强令服下某种试验药品,不久后去世了,一同试药的另外6名女孩也相继死亡。
印度仿制药的“逆袭”起于穷人,同时又以穷人为代价,最终诠释了“人的生与死之间才是真正的暴利点”。
中国的仿制药差在哪里?
有点突破认知的是,中国也是仿制药大国。
自建国以来,中国上市的新药绝大多数为仿制产品。近5000家药企,已有药品批准文号总数达18.9万个,95%以上都是仿制药。
数据显示,我国仿制药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9606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9801亿元。
遗憾的是,中国并不是仿制药强国。
首先是国际化水平低,中国生产的药品主要在国内销售,难以走出国门,在WHO药品预认证项目通过的品种不足印度1/10。
其次,印度仿制药能做到效果和原研药差不多,但国产仿制药差得远。
2007年两会时,钟南山院士曾发言:“我们国家虽然有几万个获批的药物,但有多少药能够跟原研药的疗效相同?”
“国产药质量不好”的声音,甚嚣尘上,有人夸张地说,“国产药非洲难民都不吃”。
个中原因,部分是历史遗留问题,八九十年代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制药激情,加上研发水平有限,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较低,医药行业整体以较为宽松的审批制度为导向。
这就导致了批文质量不高,一些药品临床疗效不佳。例如,某款降压药被患者投诉是假药,吃了血压没降,拿去检验却结果合格。
以男性药品“伟哥”万艾可为例,辉瑞原研药崩解速度极快,30分钟就能生效,而国产仿制药起效慢。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周辉良教授曾在采访中印证,“我的很多患者反映原研伟哥起效快,国产伟哥则起效慢。”
这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制剂工艺落后不无关系,仿制药业内有句话,“原料药不是药,会制剂才是王道”。
前段时间遭疯抢的布洛芬,被网友调侃“吃布洛芬要看准姿势”,国产企业获得布洛芬的注册批文500多个,缓释胶囊、缓释片、混悬液、颗粒等多种制剂,有的1小时退烧,有的4小时退烧,效果差别就与不同品牌制剂工艺水平有关。
从产业链完整度来看,印度以仿制药特色产业发展出较为完备医药产业,涵盖从原料药、医药外包、制剂出口、医疗器械、医疗旅游等,而国内医药产业上下游配套较差,制药设备大量依靠进口,生产工艺老化,且质控体系不健全。
此外,研发投入也是老问题。2011年至2017年,印度药企研发支出从营业收入的5.5%增长到9%,仿制药巨头太阳制药和鲁宾(Lupin)在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61亿和3.59亿美元,占其全年营业收入的7.6%和13.5%。
同一时期,中国药企研发投入排名前列的企业,研发投入仅在10亿人民币左右。
对比下来,似乎印度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医药产业链都完胜中国,但近年来情况发生了转变。
仿制药,是长久之计吗?
印度的仿制药产业,钱不好挣了!
首当其冲的是,2015年后,欧美仿制药市场逐渐萎缩,印度仿制药企业的业务增长普遍进入瓶颈期,甚至停滞、下滑。
仿制药市场由于饱和,价格竞争激烈,印度五大仿制药巨头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从2010年的18%,逐渐下降至2021年的6.8%。
印度引以为傲的制药产业,竟然要依赖中国!
12底,印度经济时报发文称《为何印度价值500亿美元的制药产业依赖于中国》。
印度发展国家信息研究所RIS预测,对中国进口API药物将达到80%-100%,生物发酵医药将达到100%,如青霉素,红霉素等。
印度Akums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的CEO Bhirud称“我们非常依赖从中国进口API药物,75%API药物由中国直接或间接满足”。
这篇文章分析,中国的原材料比印度本土的成本低15%-20%,能源价格低,政府为API出口补贴13%,因此,“中国成为API医药制造的领导者”。
印度已经尝过过度依赖他国的后果,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当时药品生产中心湖北省受影响最严重,导致了印度生产商原料短缺,API的价格一度飙升100%。
印度的解决办法是,在南部的海得拉巴划一块地,建立一片约1.4万个足球场大小的“制药城”,期待建成后摆脱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
曾经沉迷低端仿制药的中国药企,悄然调转船头。
2015年,政府出台促进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质量提升的政策,之后推进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标志着结束大水漫灌,开始给国产仿制药“挤水分”,现存的数万仿制药,只有2045件完成了一致性评价。
国家出马带量集采击穿仿制药高毛利,使得竞争愈发激烈。以2020年的第二轮集采为例,平均价格下降53%,仿制药总市场规模萎缩21.22%,销量方面,总销量下降5.99%,出现量价齐跌。
同时,药监部门启动了审批审评改革,加快新药和创新药的审批速度。种种信号传递出来的是,挥手告别以往粗劣仿制,提升制剂工艺,做高质量仿制药,发展新药才有光明前景。
IQVIA 数据显示,2017年创新药占我国药品销售额比例约为5%。但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3年,中国创新药销售占比有望达到30%,到2028年有望达到50%。中国创新药产业或迎来爆发性增长。
嗅觉敏锐的药企已经行动了。头部药企如恒瑞医药在2019年宣布停掉一般仿制药的项目,只做创新药和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
中国药企也开始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公布了2022年全球制药公司50强,美国16家,日本7家,德国5家,中国4家,印度2家。
其中,恒瑞医药连续第4年上榜,2022年排名提升了6位上升到第32名,这是中国药企在全球TOP50榜单上取得的最好成绩,中国生物制药排名保持不变,上海医药和石药集团均各前进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与2021年的研发费用投入相比,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20%。
仿与创,中国医药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2-2027年中国仿制药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2-2027年全球仿制药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印度的“世界药房”之路》,火石创造
【2】《中国仿制药的发展现状分析》,Peksu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3】《印度仿制药巨头:兰伯西世界级企业之路》,21世纪商业评论
【4】《2022年全球制药50强企业及其畅销药物》,Pharmaceutical Executive
【5】《印度500亿美元的制药产业,为何依赖于中国?》,印度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