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动态 >

学术头条:华人科学家获沃尔夫奖,《柳叶刀》发文称北京新冠感染激增期间未见新变异株

来源: 前瞻网 时间: 2023-02-09 17:38:48

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自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70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空间站及载人飞船设备巡检、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开展了在轨医学检查、失重防护锻炼及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圆梦乘组”即将首次漫步太空。

从中国空间站返回的巴基斯坦种子交还巴方


(相关资料图)

2月8日,巴基斯坦植物种子从中国空间站成功返回庆祝仪式在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官员在仪式现场将从中国空间站返回的植物种子交还巴科学家。巴基斯坦规划、发展与特别项目部长伊克巴尔在仪式上致辞表示,巴基斯坦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中巴太空育种项目有利于帮助巴基斯坦培育出更加适应气候变化的植物种子,以帮助巴基斯坦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巴基斯坦希望通过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提升巴基斯坦的科学技术水平。

湖北实施六大工程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

2月8日从湖北省发改委获悉,《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印发实施。据了解,湖北将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规模化场景应用、产业链补链强链、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生态重构、高端人才引进六大工程,力争在2023年实现北斗产业规模达650亿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达到8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十四五”末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10%以上。  

日本樱岛昭和火山口时隔近五年首次喷发

当地时间2月8日11时左右,位于鹿儿岛县的樱岛昭和火山口接连发生两次喷发,火山灰最高喷至距离火山口1000米的高度。这是该火山口自2018年4月初以来,时隔近5年首次喷发。

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 基站总量占全球超60%

工信部近日发布2022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新建5G基站88.7万个,目前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占全球比例超过60%。截至2022年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5.6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例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达到33.3%,是全球平均水平(12.1%)的2.75倍。

天津举行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产融合作创新对接会

2月7日,在202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倒计时100天之际,202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产融合作创新对接会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海棠科创园)举行。50多家金融机构、70多家企业代表与天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了解供需,互话合作,携手助力天津市高端产业“补链强链”、新动能引育、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利行业获标准科技创新奖数量再创新高

近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关于2022年度标准科技创新奖授奖的决定》,水利部推荐申报的2项水利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和2名个人全部获得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标准奖项——标准科技创新奖,获奖数量再创新高,标志着水利标准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以高水平标准化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又一重要成果。

全球新订单份额超过30% 中国LNG船“航”出加速度

55艘!2022年中国造船业“成绩单”出炉,中国在全球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订造、交付领域取得突破,全球订单总量占比超过30%,创历史新高。LNG运输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与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并称“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LNG产业水平关系到天然气等能源安全问题,与国家战略能源安全密不可分。此外,LNG产业在“双碳”背景下不断发展,能够助力调整地区能源结构、缓和能源供需矛盾,推动燃料供应结构转变。”

高福团队在《柳叶刀》发文:北京新冠感染激增期间未见新变异株

2 月 8 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由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北京疾控中心王全意等人领导的新研究。研究表明,2022 年 11 月 14 日至 12 月 20 日北京地区新冠感染者均由现有毒株引起,未监测到新的变异株;超过 90% 的本地感染病例涉及两种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 和 BF.7。作者表示,由于北京人口的特点以及高传染性 COVID-19 毒株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情况,这些结果是中国大流行的缩影。

“吞入”甲烷,“吐出电子”,发电细菌生成超稳定蛋白质“纳米线”

据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美国耶鲁大学团队发现,地杆菌制造的蛋白质具有线状特性,与“吃”甲烷的微生物相似,而地杆菌可发电,这意味着其有望“吞下”废气并“呼出”电子。该发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线索。气候变化加速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气温升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微生物产生了大气甲烷,甲烷捕获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现在,能够从海洋沉积物中摄取高达80%甲烷的地杆菌可能是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研究人员表示,人们有可能利用这些“纳米线”来发电,或者了解“吃”甲烷的微生物如何利用该特性来应对气候变化。

真菌能逃避蚂蚁的群体免疫系统

奥地利和德国科学家合作,深入研究了病原真菌在感染蚂蚁期间如何响应宿主的社会干预。结果表明,真菌减少了它们的化学检测信号,以逃避群体免疫系统。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

浑身疼、易疲劳?可能跟胃肠微生物有关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ME/CFS)是一种慢性、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与神经、免疫、自主神经和能量代谢功能障碍相关。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疾病,但对其病因仍知之甚少。2月9日,《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and microbe)上的两项研究揭示,ME/CFS与胃肠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有关。

矮行星“创神星”拥有罕见的行星环

行星环是指围绕行星旋转的物质构成的环状带,在太阳系中非常罕见——除了众所周知的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周围的行星环外,仅有两颗小行星拥有这种结构。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在太阳系边缘的一颗矮行星周围发现了一个新的行星环。这颗矮行星叫做创神星(Quaoar),大小约为冥王星的一半,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位于海王星运行轨道之外。目前的理论认为,行星环是在相应恒星的潮汐力影响下形成的。但创神星的行星环距恒星距离较远,挑战了这种潮汐力理论,从而促使科学家重新思考行星环的成因。

研究表明端粒、线粒体和炎症共同作用可防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缩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它们会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触发一组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引发炎症反应,从而破坏可能癌变的细胞。相关研究8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可能会带来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同时有助设计出更好的干预措施来抵消衰老的有害后果。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研究这些通路的分子基础,并探索靶向这些通路防治癌症的潜力。

科学家发现一种用于干细胞治疗渐冻症的可能方法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又称渐冻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多在2~5年内死亡。日前,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和《细胞》(Cell)杂志的两篇文章分别通过诱导运动神经元细胞对此进行了突破。

专家提出老年痴呆发展与脑和肠相关功能障碍有关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清平联合暨南大学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客座教授丁郁团队发表综述文章。他们研究提出脑和肠道自噬功能障碍可促进阿尔兹海默症(AD)的发展。相关综述文章发表于Critical Review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第一作者为陈梦霏博士研究生。

港科大(广州)今年首次在内地四省招本科生

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自2023年起,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在高考提前批次招生。这是该校自去年成立以来首次招收本科生。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面向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和河南省四省招收本科生,将以纯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不设综合评价,录取批次为提前批。2024年本科招生范围将扩至全国。由于是首年本科招生,暂无分数参考,学校表示高考分数超过省特控线(重本线)的考生可积极报考。

江苏多所高校新校区建设加紧推进

日前,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未来校区是苏州大学与吴江深化全面合作的重大项目,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个“双一流”高校校区。按计划,二期项目将于2025年9月前竣工。省级重点项目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建设也在提速中,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值得关注的是,施工现场约35%的用电量来自项目部自建的光伏发电设备。该项目部在全国建筑行业率先尝试把光伏发电用于工程建设,实现绿色低碳施工。

2023年度沃尔夫奖揭晓!华人科学家获奖

当地时间2月7日,2023年度沃尔夫奖(Wolf Prize)揭晓。来自美国、加拿大及日本5位科学家获得医学、数学、化学领域的3项大奖。始创于1976年的沃尔夫奖是国际最高学术大奖之一,据统计,约1/3的沃尔夫奖得主最后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沃尔夫奖又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何川教授是获得2023年度沃尔夫奖的唯一华人科学家,他因“发现可逆RNA甲基化及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而获得这一殊荣。何川,美籍华人化学生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约翰•t•威尔逊杰出服务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川是研究RNA转录后修饰的世界级专家。他的研究涵盖了化学生物学、核酸化学、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生物无机化学,专注于了解RNA和DNA的修饰及其在调节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