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为之疯狂的“蛇皮袋”,藏着一笔40万亿的大生意
对普通人来说,如果要找出一件商品代表“中国制造”,或许不是C919大飞机,也不是高铁这样的大国重器,而是毫不起眼的编织袋,有着经典的蓝红白条纹。
在国内,我们称之为“民工袋”、“蛇皮袋”,外国人叫它"China Bag",有趣的是,它还有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名字。
(资料图片)
在英国,它叫“孟加拉袋”、在德国叫“土耳其袋”或“土耳其棺材”、在美国叫“墨西哥袋”、在南非叫“津巴布韦袋”、在尼日利亚一度被叫“加纳人必须离开”袋(“Ghana Must Go” bag)……
它也是奢侈品牌的灵感缪斯,2007年LV设计的“蛇皮袋”与春运绿皮车上涌动的编织袋如出一辙,只不过打上了LV的大logo,售价2万5;2016年Balenciaga秋冬款包Bazar,就是蓝黑白条纹和橙绿蓝条纹编织袋,售价1万8。
"China Bag"身上所交织的复杂性、流动性,昭示曾经的“Made in China”,“三来一补”、低端、廉价、劳动力密集,也是中国商品孜孜不倦奔赴出海的一道弧光。
首破40万亿元,外贸第一大国六连冠
从200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0万亿元,到2010年、2018年分别突破20万亿元和30万亿元关口,再到2022年的40万亿元门槛,我国外贸规模勇攀一座又一座高峰。
日前,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
而另一项指标,当前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呈现出了中国外贸的强韧性,令人动容,也离不开外贸大省们分秒必争出海抢单。
去年7月,宁波、杭州、嘉兴等率先行动,去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参展、洽谈、签单,此后,国内各省市掀起了一股包机出海抢单的热潮。
频率上,月月成团;行政级别上,省级层面成团;模式上,“百团、千企、万人”,包机、拼机、航班;一个电话,“商务局领导从首尔飞到仁川”!
不只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西部的四川、中部的湖南、北方的辽宁、吉林也摩拳擦掌。
“中国制造”,正想方设法地走出去!
仔细看这份外贸成绩单,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从外贸主体看,民营企业表现不俗。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9.8万家,增加5.6%。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提升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
从产品看,2022年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9.9%,拉动整体出口增长9.4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从2018年的49373.9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63391.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从30%提高至35%。
具体来看,在2022年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占比高达55.9%,其次为电子技术,占比为27.4%,第三则为生命科学技术,占比6.8%。
若与五年前的数据相比较,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出口金额增长了2倍以上,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增长迅速。
这背后,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2017年,“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此后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各大会议等频繁出现。
2018年,工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取消船舶建造、飞机制造外商准入限制,以及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商股比投资限制,明确了其他类汽车开放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此为标志,一般制造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对外资全部开放。
我国在重点领域的创新也取得不俗成果,如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全球首架交付,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推进,高端化步伐加快,数据显示,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
而我国出口的商品不再是从前以"China Bag"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渐渐以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主力。
“中国制造”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向价值链高端!
寻风口,抓机遇
影响外贸的因素有很多,回看近五年的出口数据,可以看到两股风,国家、企业、个人置身其中,博弈找出路。
一股是捉摸不透的风,诸如突发事件,如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
医药材及药品往年出口不过百万吨,金额也不过千亿出头,尤其是人用疫苗,出口金额不足10亿元,但在2021年却迎来暴涨。
2021年,医药材及药品出口146.41万吨,同比增长11.4%,出口金额3205.54亿元,同比增长101.2%,其中人用疫苗出口4996.6吨,同比增长2950.3%,出口金额1010.36亿元,同比增长5264.1%。
毫无疑问,这一轮人用疫苗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大涨与新冠疫苗大幅出口有关。当时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被发现后,迅速流行开来,致使海外病例激增,疫苗需求大大提高。
从出口去向来看,这些疫苗主要流向了印尼、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国家,基本上都是医药产业基础薄弱,研发能力相对较低的地区,既是生意,也是人道主义援助。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相当于站上了“风口”。
2021年,明德生物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再增201.37%;新冠检测试剂出口龙头企业之一的东方生物,2021年的归母净利润近50亿元,同比增长193.33%;圣湘生物2021年报中称,国内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出口量第一,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发货量同比增长135%。
不过,到了2022年,人用疫苗出口数量830吨,同比下跌83.4%,出口金额64.48亿元,同比下跌93.6%。这是因为新冠病毒经过多次变异,致死率、致病率已经大幅降低,海外普遍施行宽松的防疫政策,且疫苗接种率较高,人用疫苗行情随之恢复正常水平。
类似的还有煤炭。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煤炭年度市场报告《煤炭2022》,指出俄乌冲突的爆发极大地改变了2022年全球煤炭贸易、价格水平和供需模式。
国际煤炭行情看涨,我国煤炭出口也跟着水涨船高。2022年,我国煤及褐煤出口400万吨,同比增长53.7%,出口金额81.68亿元,同比增长149.9%;焦炭及半焦炭出口893万吨,同比增长38.7%,出口金额264.26亿元,同比增长73.1%。
去年榆林就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拉动经济增长而成功出圈。2022年榆林GDP达到6543.65亿元,相比2021年增量达到1108亿,名义增速达到20.4%,实际增速也达到5.6%;外贸进出口总值创新高,其中出口26.48亿元,同比上升64.47%。
煤炭企业披露2022年业绩预报,利润大增!
“煤炭一哥”中国神华预计2022年净利润687亿元-707亿元,同比增长36.6%-40.6%,创16年最好业绩;兖矿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约308亿元,日赚近亿元,同比增加89%;陕西煤业预计净利润为340亿元-362亿元,同比增加58%-68%;山西焦煤预计盈利98.25亿元-118.29亿元,同比增长93%-132%。
另一股是有迹可循的风,看懂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能源的两次运用,人类工业文明跨越两大台阶,但传统能源所带来的高污染以及资源消耗殆尽等问题,让新能源乘势而起。
新能源产业,与我们普通人距离最近的毫无疑问就是电动汽车了。如果说从前没有实力抓住汽车工业革命,当下正在发生的新能源汽车革命,中国不仅凭实力抓住,而且占主导地位。
五年出口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数量不过14.7万辆,出口金额也不过区区34亿元,到了2022年,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突破百万辆大关,出口金额翻了48倍,达到1635亿元,我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最多的国家。
不过,这里电动载人汽车并非单指电动汽车,包括了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2019年之前,统计的为“纯电动轿车及越野车”,2020年开始出现单独的“纯电动汽车”出口统计。
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数量的飙升,可以说全靠“纯电动乘用车”一己之力拉动。此外,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出口也迎来增长,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出口分别增长67.8%、86.7%。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逾186万辆,出海走向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长安汽车加快东南亚基地、欧洲总部建设;吉利汽车推出换电品牌睿蓝汽车,奔赴越南、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市场启动海外路试项目。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借助产业先发优势,多家整车厂、供应链企业宣布海外扩张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进程将按下快进键,2023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风生水起的一年。”
等风来还是主动出击?
2月24日,以“改变世界风口、抓准贸易机遇”为主题的2023年前瞻全球贸易发展趋势报告会将在广东深圳举行。
本次报告会将发布《2022全球贸易投资洞察——大变局之下的机与危》,就现状、趋势展开针对性研讨分析,为国际贸易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前瞻产业研究院将发挥25年产业研究经验优势,就未来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下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的挑战及机遇做趋势分析,进行权威经验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3-2028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2】《2023-2028年中国数字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指南、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此袋是吾乡——当代非洲艺术中的中国编制袋意象》,人间思想
【2】《新能源汽车“出海”记》,中国电子报
标签: 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