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论解释高温超导体的磁性机制-焦点
来源: 盖世汽车 ┆ 时间: 2022-12-06 09:39:41
(资料图)
在所有用电情况下,如夜间照明、为汽车提供动力等,几乎都会以热量形式损失一定的电能(即电阻)。低电阻材料更容易导电,电阻较高的材料则导电性能较差。
(图片来源:加州理工学院)
几乎所有的导体都具有电阻,但也有一些材料没有任何电阻,也就是所谓的超导体。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可用于磁共振成像(MRI)和悬浮列车等。然而,大多数超导体只有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才具有超导性能。即使是所谓的高温超导体,也需要通过液氮冷却至零下200℃才能工作。
因为需要进行强冷却,超导体的使用变得很复杂。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可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体。目前,在常压下铜酸盐高温超导体(既含有铜原子又含有氧原子的化合物)的工作温度最接近,表现最好的铜酸盐能够在零下140℃的温度下进行超导。
实际上,这也是很低的温度。因此,要使铜酸盐真正变成室温超导体,还有很长的路。另外,由于铜酸盐超导体的工作原理尚不明了,其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据外媒报道,现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理论,可以解释铜酸盐超导体的磁性。铜酸盐超导体材料表现出层效应,即当更多的铜和氧原子构成层聚集在一起,其磁性和超导性得到提高。
铜酸盐超导体的磁层效应,随着铜、氧原子及周围原子之间的电子波动而增强。研究人员Zhihao Cui表示:“这是了解超导层效应的第一步,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控制超导体超导温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