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资讯】保险股再迎集体翻红 业内预测上市险企2023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实现5%增长
A股、港股保险板块迎来全线上涨。截至当日收盘,涨幅最大的前5只个股分别为:阳光保险涨8.68%、众安在线涨7.54%、中国太平涨4.42%、中国太保A股涨3.91%、中国人寿A股涨3.72%。
(资料图)
事实上,自2022年11月以来,保险股便触底反弹,在股价一路上扬的同时频频被内外资机构看好,以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为代表的保险股,频频获得股东增持。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认为,当日保险股全线上涨主要受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升、节后二手房销售回暖,以及头部险企2月新单同比有望改善三方面边际催化。其分析团队预计,2023年一季度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排序为:太保(+3%)>国寿(+2%)>平安(-2%)>新华(-6%),全年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有望维持5%正增长。
保险股迎全线上涨,阳光保险、众安在线涨超7%
3月第一个交易日,A股及港股保险板块双双大涨。
从A股整体走势来看,三大指数低开高走,集体收涨,沪指站上3300点。当日,保险股集体走强,A股6只个股全线飘红。
具体来看,中国太保涨幅最高,为3.91%,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3家涨幅依次分别为3.72%、3.71%、3.37%。中国人保、国华人寿(天茂集团)涨幅分别为0.96%、0.57%。
从港股表现来看,截至当日收盘,阳光保险以8.68%领涨,众安在线涨幅7.54%,中国太平上涨4.42%、中国太保上涨3.91%、中国人寿3.72%,中国平安3.71%、新华保险3.37%,中国人保以2.82%涨幅垫底。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葛玉翔分析,当日保险股全线上涨主要受三大边际催化。
一是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大超预期。据悉,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2月PMI升至52.6%,各分类指数均高于上月,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位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7个,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
二是节后二手房销售数据持续回暖,市场对经济复苏信心进一步确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月全国6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面积为200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37%,这是新房成交面积21个月来首次同比正增长。此外,二手房成交数据也创下了20个月来的新高,同比增速达到96%。
三是头部险企2月新单数据受春节错位时点影响,消除叠加二次开门红推动,数据边际趋于好转。
值得注意的是,当日领涨的阳光保险为新晋上市险企,截至当日收盘总市值逾506亿港元。业内人士分析,阳光保险、众安在线当日涨幅可观,主要与公司流通盘较小有关,少量资金就能引起股价暴涨。
机构增持回购频繁,2023保险股仍有上行空间
事实上,自2022年11月以来,保险股的号角便“一路劲吹”,领涨金融板块。
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国人寿A股和H股均出现反弹,至今已分别涨近40%、70%,以新华保险为代表的保险股频频获得股东增持,友邦保险自去年3月以来持续进行股票回购。
据悉,2022年10月31日-2023年1月3日,华宝投资使用自有资金自合计增持新华保险H股股份3132.8万股。增持后,中国宝武及其一致行动人华宝投资合计持有该公司股份比例增至约13.09%。
不止新华保险,获得股东增持的还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香港联交所披露资料显示,1月4日,中国太保获Schroders PLC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8.1323港元增持266.6万股,涉资约4834.07万港元。增持后,Schroders PLC最新持股数目为418,104,392股,持股比例由14.97%上升至15.07%。
次日,中国人寿也获美国资管机构富达相关投资公司FMR LLC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4.07港元增持1135万股H股,耗资约1.62亿港元。此次增持后,FMR LLC持有中国人寿H股股份增至约3.74亿股,持股比例达5.03%。
对于险资频频获内外资机构增持,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在保险整体板块估值偏低的情况下,大手笔增持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增持相当于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增持的同时,亦有机构采取大幅回购,自去年3月发布100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以来,友邦保险就持续斥资进行股票回购。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在保险板块震荡背景下,“真金白银”大手笔回购增持对提振股价具有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股价上扬、频频获得股东增持并不意味着业绩理想。截至2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揽获保费收入5651.9亿元,同比下降1.18%。
从人身险业务来看,5家险企仅有中国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1月,中国平安寿险保费收入1029.41亿元,同比增长4.43%。
其他4家寿险公司保费均为负增长。其中,中国人寿1月实现保费收入2021亿元,同比下滑2.46%;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526.85亿元,同比下滑5.72%;人保寿险保费收入392.47亿元,同比下降15.81%;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51.81亿元,同比下滑1.92%。
财险方面,三家机构增速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平安产险原保费同比下降2.15%,而太保产险1月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速为11%。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大险企寿险改革进程推进,线下经济活动也逐步恢复正常, 其产品供给端也有望迎来更多增量,寿险月度保费或有望从2月起迎来更多边际改善。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团队预测,2023年一季度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排序为:太保(+3%)>国寿(+2%)>平安(-2%)>新华(-6%),全年上市险企将维持5%左右正增长。
在海通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孙婷看来,受汽车销售补贴政策退出、年末厂家冲量及春节等因素影响,1月汽车产销量下滑所致。预计伴随汽车销量回升,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速将维持稳健增长,同时新能源车单均保费较传统燃油车更高,随着其在新车结构中的占比上升,亦将增强车险保费增长动力。
“整体来看,地产、防疫和流动性等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发力,长端利率上涨预期升温,保险资产端将受益;随着寿险转型持续推进,2023年开门红预期向好,产险景气度延续上行,负债端有望迎来改善,行业仍有上行空间,但投资者对2023年保险投资也应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