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新阶段 今年全年销量预计超550万辆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49万辆。研发体系建设、产业供应链培育、衍生业务拓展等领域全面扩展。”日前,在北京举办的FOURIN世界汽车研究会(FAF)第41次例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重点梳理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市场经历十余年高速发展,在“十三五”进行了产业调整;“十四五”期间,汽车产业随着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市场稳定增长依然是长期不变的趋势。
而围绕新能源汽车“十四五”发展目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实现市场化,包括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中心的新型产业生态逐步构建完成,共性瓶颈技术得到突破,品牌质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产品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持续提升,市场环境大幅改善,产品渗透率显著提高。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也明确要求,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还深化了“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强化加强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同时,规划也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工程,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突破电池技术突破行动,实施智能网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
师建华指出,“十四五”新能源汽车的重点任务就是各方协同,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体系建设,包括要强化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多措并举,加快构建新兴产业生态;科学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深化政策扶持,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思路,完善推广政策,研究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加强对充换电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产品安全保障工作以及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
目前来看,在我国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四化方向发展的态势下,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产业链核心企业将成为构建新型产业生态重要力量,氢燃料汽车进入产业化发展导入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二是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三是市场突破,连续七年产销量全球第一,出口成绩可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据师建华介绍,在产业链层面,新能源汽车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低水平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影响产业整体水平;镍、钴、锂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成本上升,以及缺芯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品方面,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偏高,而且安全性、低温实用性、使用便利性仍需提升,关键技术存在的短板,以及网络安全问题、产品保值率低等也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大。
“当然,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政府部门正在实行强链补链,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广应用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支持产业发展。在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方面,按照三纵三横布局来组织国家重点专项,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的产业和技术水平。”师建华进一步表示,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趋向良性发展。基于国家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依然旺盛,以及新能源市场化进程加快等多方面利好因素,2022年,汽车产业将持续呈现稳定增长局面,新能源汽车也将稳定向好,延续增长态势,预计全年销量超过550万辆,同比增长56%;纯电动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为300万辆左右,占比将达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