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新车 >

观车 · 论势 || 车企出行平台走向何方-天天快播报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时间: 2022-11-22 05:44:18


【资料图】

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正在成为很多车企特别是传统车企的选择。  10月31日,吉利推出全新出行品牌——礼帽出行,切入高端定制化出行市场;11月6日,日产中国在进博会期间宣布成立日产出行服务有限公司,在华开启移动出行服务。此前,包括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一汽、长安、上汽、广汽、北汽等国有汽车集团都成立了出行公司。可以说,加速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不仅是口号和目标,更是正在落地的行动和实践。  虽然当前汽车企业创建的出行公司尚无盈利者,但并不影响车企在出行领域的布局。那么,车企转型出行服务商,是舍本逐末,还是顺应趋势?应该说,其中既有现实所迫,也有寻找发展新路径的考量。  从产业趋势看,在面临产业变革、原材料涨价、供应链风险等种种挑战面前,整车制造的利润持续下降,即使是丰田这样“最会赚钱”的传统车企,多年来的利润率也没有超过10%,其他传统车企的情况可想而知。不少自主品牌车企多次叫苦称,平均1辆新车的利润不足5000元。相比之下,沾上“互联网”的行业包括移动出行蕴含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随着汽车从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到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移动出行正勾勒出一幅美好的蓝图。面对新变化,整车企业的利润和收入在整个产业链条上需要向后端转移。因此,传统整车企业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既是适应产业变革趋势的选择,也是从中深刻了解未来消费者对车型改进需求的现实举措。  从消费理念看,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正在渐行渐近。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15亿辆。与此同时,汽车销量增长趋缓,很多业内人士认为,3000万辆是我国汽车年产销量的“天花板”。而且,消费者购车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出行,如果有比购车更经济、更便利的选择,消费者可能就会放缓甚至放弃购车。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的日益普及,以及限行限购、停车难、停车贵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有所变化,从“汽车为我所有”逐步向“汽车为我所用”转变。这也正是车企看好移动出行的原因所在。  从市场潜力看,以我国为例,虽然已经出现了滴滴这样的出行巨头,但国内移动出行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对于车企来说,汽车销量难以大幅提升,但产能依然充足,转型做移动出行服务商可以实现制造、采购、维修、保养乃至报废回收等“一条龙”服务。这样车企就可以将现有的研发力量、制造能力,以及零部件供应链、售后维修服务等“生态圈”力量集中起来,发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可以说,车企抢抓移动出行市场机遇,是立足现实、布局未来的表现。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车企涌入移动出行这一新赛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当前想实现盈利还很困难,如何应对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是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首先,就当前市场格局看,明确品牌定位,做强细分市场,成为企业的选择之一。以吉利为例,在推出礼帽出行之前,已经有曹操出行、耀出行、幸福千万家3个出行平台,而且明确了各自的定位:曹操出行更多面向百姓出行市场,提供全场景出行服务;吉利与奔驰合资的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则相对聚焦高端出行市场;“幸福千万家”主要功能是网约车聚合平台;新推出的礼帽出行主打定制化以及管家式服务。纵观各家布局移动出行领域的车企,明确品牌定位已经渐成趋势,这也可以让车企在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其次,优化服务,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移动出行市场,车型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足、各种不规范现象屡屡出现,已经成为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相比之下,整车企业实力较为雄厚,从车型选择、规范服务、提升水平等方面可以有所作为。这不仅是行业竞争的分水岭,也是消费者最为关切的现实需求,并将在未来成为移动出行中谁能胜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无论是消费者使用的App的便利性,还是车辆驾乘的舒适性、多功能性,都对车企提出了新要求。例如,礼帽出行选用的是出行专车LEVC TX5,经过改进用于移动出行后,不仅可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定制出行,还可以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便利。  再者,借助科技的力量,在移动出行领域加快新技术落地。当前,很多车企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在未来的移动出行中,也将率先使用高级别无人化自动驾驶车辆,为消费者提供独树一帜的乘坐体验,比如日产出行就把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当作主要方向。如今,在自动驾驶示范区出现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展现了未来移动出行的雏形及广阔前景。在移动出行的市场竞争中,科技含量无疑将成为重要支撑因素。  车企纷纷抢摊移动出行市场,显示出“未来已来”的大趋势。适应这一趋势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未来的移动出行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无人驾驶 不败之地 多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