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超六成!透露出行业怎样的变局?-世界今日讯
随着2022年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的出炉,行业加速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近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62.4%,累计同比增长130.2%。
“未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电池研发部部长李进所言,道出了动力电池领域变化的趋势。
【资料图】
磷酸铁锂增势迅猛
从装车量数据看,2022年装车量组成方面,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10.4GWh,占总装车量37.5%,累计同比增长48.6%。
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上,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是目前最为主流的两大技术路线。2018年-2020年期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均低于三元电池。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以51.3%的市占率反超三元电池,此后便一直保持领先。
特别是2022年12月,磷酸铁锂电池的国内市场份额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单月装车量24.7GWh,市占率达到68.3%,并且连续五个月市占率达六成以上。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的大幅增长,是由于其良好的特性决定的,在现阶段,磷酸铁锂与三元电池相比具有较多优势,之前的一些技术短板也已基本补齐。”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徐兴无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温性能更好,可耐350°C至500°C的高温,而三元锂电池的材料大致只有200°C左右,安全性能更好;之前,磷酸铁锂电池的短板是能量密度较低,但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国轩高科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已突破190Wh/kg,并且磷酸铁锂体系还可继续提升能量密度,单体能量密度将达到200Wh/kg,与三元电池差异不大。因为可以解决用户的安全焦虑等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车企选用磷酸铁锂电池。
“其实,磷酸铁锂电池上车量增长的机遇,也来自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的增长。”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占率达到25.6%,这种持续爆发式增长,是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形成的,整车销量的增长,必然为必不可少的动力电池带来增长,而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持续优化,能量密度改善,长寿命优势凸显,在现阶段固态、钠离子等电池尚未形成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铁锂电池占得市场先机。
自主出海机遇来临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电池累计出口达68.1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46.9GWh,占总出口68.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20.9GWh,占总出口30.7%。
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的同时,动力电池也迎来出海机遇期。当年,国内多家动力电池厂商持续在国内、国外扩产,并成立关联子公司,寻求与上游锂矿企业进行合作。
据悉,2022年,比亚迪的长春、南宁、襄阳基地,蜂巢能源的上饶、盐城基地,中创新航的眉山、武汉基地,力神的无锡、滁州、天津基地等均在短期内陆续开工。此外,车企主机厂电池企业合资工厂的步伐也在加快,比亚迪与一汽、青山实业与上汽等合资工厂均开工建设。
从国内相关企业的出海步伐看,加速出海已经成为新趋势,其中,远景动力北美第三工厂计划落地,为宝马集团供应圆柱电池;亿纬锂能则计划在匈牙利、马来西亚投资建设电池项目等。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将斥资23.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8亿元)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大瀑布城(Big Rapids)建设动力电池材料工厂。而且,2022年7月,国轩高科的首座海外工厂已经落户德国哥廷根。
“国内动力电池出海加速,其中有着多种因素。”浙江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院研究员陆安程向《中国汽车报》记者分析,一是由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特别是多家头部企业的技术、产能、质量水平均迅速提升,并不比国外电池厂商的产品逊色,甚至在某些技术上已经形成领先优势,出海也是释放产能的需要;二是已经签下的大量海外整车客户订单,也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增添了信心;三是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并呈现持续大幅增长的状况,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有了历史性的机遇。“尽管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动力电池出海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改变不了发展大趋势。”他认为。
仍需警惕市场风险
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148.5%,但库存仍接近251.3GWh。同时,预测显示,国内已公布的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已达4800亿瓦时,但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约在1000亿瓦时到1200亿瓦时。这在行业引发了产能过剩的担忧。
“国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与否,看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全面的情况。”陆安程表示,更多需要看实际在建和投产的数据才更可靠,总体上,动力电池产业依然处于扩张期,因此,现在难以准确判断行业是否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对此,也有不同见解。“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很有可能再次出现。”华泰证券分析师彭松林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大幅扩产,新增产能或将从2023年开始释放,今后几年很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如果出现过剩,也意味着动力电池行业将出现洗牌期。为此,相关企业应该科学评估市场和自身实力,绝不能像前些年那样盲目扩产。
“市场是动力电池产业生存的土壤和基础,一定要跟上市场节奏才能化解市场风险。”于冬生认为,一方面,作为动力电池企业一定要关注市场动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质量保证等关键环节上不断提升水平,围绕市场前沿作文章。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抗风险能力;要充分利用出海发展机遇,开拓新的市场。“总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