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频道 > 新车 >

中外企业纷纷下场,固态电池市场争夺战一触即发?-天天新消息

来源: 中国汽车报网 时间: 2023-02-04 06:06:06

焦虑!焦虑!电动汽车对于电池的焦虑,至今仍未根本缓解。

“充电10分钟,恢复230公里续驶里程……”近日开启预售的岚图追光首批将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其拥有82kWh的容量,续驶里程为580公里,而且由于固态电池的储能物质较一般液态锂电池承受电压的能力更强,其能够实现高压快充功能,峰值充电功率达到了230kW。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即将亮相的蔚来ET7也将搭载半固态电池。

与此同时,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的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相关企业,也在纷纷下场竞逐固态电池新赛道,市场争夺味道渐浓,竞争大战颇有一触即发之势。


(资料图)

固态电池成为新宠

在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对于固态电池始终“情有独钟”,甚至希望借助固态电池市场崛起之机,实现对于目前多家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弯道超车。

资本市场对于科技进步始终是最为敏感的,而对于固态电池这样有前景、有潜力的前沿技术,也有一定偏爱。其中,今年1月30日,国投招商宣布完成对赣锋锂业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的投资,支持其加大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目前,赣锋锂电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已启动4GWh的产能建设,且规划在重庆建设国内最大的固态电池生产基地。

时至今日,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纷纷聚集这一赛道上。“国轩高科36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量产临近,400Wh/kg半固态电池在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徐兴无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与传统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宽工作温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同时,中创新航也已经完成400Wh/kg固液混合电池技术的阶段开发,寿命与安全已均通过国标测试。孚能科技去年推出全新的半固态软包电池,与4680相比,电池包体积利用率高出12%。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实验室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已顺利通过针刺、200°C热箱等实验。

“固态电池及目前作为过渡的半固态电池都是未来动力电池的方向之一,因此,诸多企业纷纷开始研发、资金也向这一领域流入,都是对固态电池寄予了期望。”招商证券分析师杨永年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随着这种竞争的升温,技术演进及市场应用也会加速。

市场暗战悄然开启

事实上,固态电池作为争夺未来电动车话语权的关键技术,全球各大车企和相关产业链企业近年来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固态电池,已经呈现出新的竞争格局。

专门研发固态电池的“先行者”之一的企业清陶能源,在2022年建设了10GWh固态电池产线,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液体含量在5%-15%,能量密度最大到420Wh/kg;第二代产品液体含量降至5%以下,正在小试阶段,预计在2024年量产。

环顾全球范围,日韩欧美的相关产业链企业均高度重视固态电池的研究和产业布局。日本甚至借鉴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验,投入巨额投资与国家补贴押注固态电池,组织产学研联合公关。其中,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共同组织日本23家头部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15家学术机构共同参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日本丰田汽车表示,2025年将推出全固态电池混合动力汽车,2030前将推出全固态纯电动汽车。同时,本田汽车在去年春季宣布将投资4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5亿元)建设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计划于2024年投产。日产汽车已经公布了叠层软包全固态电池电芯,计划于2028年实现量产,将电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约合人民币506元)。

韩国同样也是从机构到企业“全体总动员”,其2021年发布的“K电池发展战略”中就提出重视固态电池发展。目前,虽然总体开发速度尚不及日本,但韩国相关企业延续了正负极材料研发方面的优势,在固态电池材料供应链上占得先机。2022年5月,韩国浦项集团与辉能科技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

虽然技术路线上有差异,美国的固态电池研发同样热度飙升。由初创型科技公司主导,包括Quantum Scape、Solid Power、Polyplus、24M、Cymbet、SES等在内,还与大型车企合作并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吸引欧洲车企的目光。近日,宝马集团公告,将与Solid Power启动下一阶段全固态电池的联合研发。Solid Power将向宝马授权电池设计和制造工艺,帮助宝马在慕尼黑附近的工厂建设中试线。按照计划,第一辆采用全固态电池的宝马原型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而QuantumScape则获得了大众集团累计3亿美元投资,并在2022年向大众交付了第一批A样原型固态电池供测试。

“不难发现,固态电池的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都在暗流涌动。”华泰证券分析师凌岳斌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虽然只是电池产品,但直接关系到电池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像固态电池这样的相关前沿技术的争夺,实际也是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

未来竞争走向何方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引发的技术、市场、产业“战争”仍在逐渐蔓延。

“由于技术路线不同,固态电池的竞争在技术上也有区别,但在市场和产业之争上却仍然在同一赛道上。”凌岳斌表示,在固态电池方面,东亚企业基本以硫化物路线为主,美国虽然兼顾多种技术路线,但近年来主要趋向以聚合物电解质和氧化物电解质为主,负极多采用锂金属。

在固态电池竞争激发下,技术演进和产业形成正在逐步加速。“固态电池的竞争现状和未来趋势正在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杨永年表示,一方面,在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方面,中国已经占得先机,但由于固态电池技术原理和核心技术均来自欧美,因此,技术上仍然有待突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与日本、美国在逐渐接近,但核心技术专利数量有待提升;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已经有半固态电池上车,但全固态电池仍处于开发之中,距离实际应用尚需时日,现实中,相关研发机构及企业的融资也是热点不断,甚至也有车企投身研发之列,为全固态电池技术进步构筑了“催化剂”。

“目前,至于固态电池是不是未来动力电池的终极技术,在行业中一直争议不断,目前的现实问题,是全固态电池仍有核心技术尚待突破,量产工艺仍有待探索,而且按照现在的技术推算生产成本过高,这对于市场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力。”凌岳斌表示,只有在全固态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预锂化材料、集流体等方面的技术取得全面突破,形成较为优化和完善的生产工艺及供应链,并将量产成本降下来,固态电池之路才能真正走通。“行业竞争带来的好处,是或许可以推动破解瓶颈的工作早日收到成效。”他认为。

标签: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