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价格战“光环”散尽,市场竞争面逐渐被比亚迪逆转-环球快播报
前几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披露,Model 3起售价下调至22.99万、Model Y下调至25.99万元,两款车最高降价4.8万元,创下历史最低售价。大幅降价的背后,自然与销售压力有关。数据显示,12月特斯拉中国区交付量,同比和环比双双呈现负增长,降幅分别达21%、44%。与之相反,自主品牌新能源的代表比亚迪仍然维持住了高增速,12月同比增长137.3%。
火热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各家都有不同的热闹劲儿,跟特斯拉“降价、维权、上热搜”不同,比亚迪这边也很热闹,但却是扎扎实实凭销量引关注。其中,汉唐双旗舰下半年销量一路走高,抢了20万+高端新能源的市场C位,也是特斯拉降价保销量的最大“推手”。此消彼长,新能源竞争面开始逆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特斯拉降价被动应对销量下滑,汉唐一路高歌猛进
特斯拉在2022年下半年5个月降价6次,但却不能很好的刺激需求。库存在年底已经降低至14.4万辆,甚至上海超级工厂在12月最后一周直接停工。因此,特斯拉此轮大幅降价很可能是由于“库存危机”比外界预判的更加严重。对特斯拉而言,以往坐等销量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横向对比,比亚迪汉唐双旗舰在下半年的市场表现可谓相当抢眼。汉家族从5月创造2万月销,到6月增至2.5万,再到9月份打开3万大关并延续至今,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要知道,中国车市现有超3600款车在售,月销超3万的只有10款,足以见这个销量的含金量。放在几年前,如果要说有一款中国品牌轿车可以做到均价超26万同时月销3万,相信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而汉家族做到了,年销超27万的成绩,直接拿下了B级+C级轿车市场销冠,也就是同时打败了凯美瑞、雅阁等一众中型车,以及同级的宝马5系、奔驰E级等豪华品牌车型。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与Model 3销量对比中,汉家族已经达到了它的2倍有余。
来到SUV市场唐家族销量同样惊喜连连,从月销1万,到9月份1.5万,再到如今已连续2月达到2万月销。并且,在今年4月份、10月份唐家族两度问鼎B级+C级SUV市场销冠,团灭了一众合资车型。汉唐的强势崛起,实质上已经在20万+高端新能源市场开启了一轮的销量“收割”。
更理性的市场环境下,为比亚迪冲击高端提供了极佳的跳板
在逐渐成熟的新能源市场背景下,政策导购、市场导购的影响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理性选购占比逐渐提升,也就是用户不再因为一块牌照去买新能源,而是因为看到了新能源更好的品质感而自发去选购。
而当市场回归理性,新能源变成用户的“常规选择”,单一的产品也就很难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翻看特斯拉的崛起过程,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抓住了新能源市场的红利期,并将尝鲜极客群体牢牢抓住成为了自己的忠实用户群。最终更多是依赖粉丝效应与品牌定位在收获着源源不断的销量。
但新能源要往深水区发展,走入主流家庭,满足“一车多用”的中国消费者诉求才是唯一出路。从这点上来看,特斯拉遇到销量瓶颈也就可以理解了,市场上的选择多了起来,“务实”要比“务虚”更能打动主流消费者,而“老辣”的比亚迪也开始了收获果实。
事实上,主流家庭消费者并不抗拒选择新能源,恰恰相反,他们更需要一台足够“好”的新能源车,毕竟新能源的低用车成本、高性能、高智能都是消费者显而易见的。而这个“好”字,最关键的就是“全生命周期高质价比”。换言之,车辆售价、使用体验、使用成本、二手车保值率都需兼得,也是品牌力+产品力+核心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汉唐破局高端的关键,正是用技术创新满足了主流家庭消费者对于车辆“全生命周期高质价比”的追求。举例来看,汉唐的DM-i超级混动系列,首先以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定出了与同级别合资燃油车一致的价格,这也就让汉唐可以直面20万合资中型车的竞争。其次在使用成本与使用体验上,它们相比燃油车有足够的优势,油耗可以低至它们的一半,综合续航直接破千,还有无限接近于纯电的驾乘品质感,是能给消费者极致且全面的满足。
与此同时,在插混系列中汉唐还带来了搭载DM-p王者混动的版本,在能耗优势之外,将性能实力、四驱能力做到了顶级,树立起了同级的性能标杆,这也对用户树立品牌技术先进性的认知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在纯电领域同样如此,汉唐均有续航达到700km以上的版本,也有高性能四驱版,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
归结而言,汉唐正是凭借着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出色的真实需求洞察能力、优秀的品控与耐久保障,才真正成为主流家用车消费者心目中的“好”车,也才真正在20万以上的市场中一骑绝尘,成功站稳高端。而特斯拉Model 3和Y则更多是在某个单点技术上有优势,显然已经有些后劲乏力。
内卷的时代,读懂用户靠产品远远不够
早期买新能源的用户,更多聚焦于产品体验本身。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渗透率上涨,用户也开始关注到车辆的持续升级能力,这是更高维度的竞争。特斯拉科技公司的属性短板出现了,Model 3、Y多年几乎“一层不变”,OTA乏善可陈,各种订阅加重溢价,这其实都在损害用户信任感。
反观比亚迪,汉唐双旗舰则是稳扎稳打换代更新,不断OTA升级,走出了正增长曲线。举例而言,唐2015年就开始推向市场,2018年从设计到技术全面焕新,2021年加入唐DM-i,2022年加入2022款唐EV、唐DM-p,车系价值持续累加。汉家族上市两年来则围绕智能出行、人机交互、用车体验三大维度累计进行了18次OTA升级,让用户能不断解锁更加智能有趣的驾乘体验。
汉唐不断修炼“内在”,让用户看到并体验到自己用真金白银投出的“信赖票”是物超所值的,这很关键。
我们还需要看到,在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和口碑一直都是不可被忽视的一环。在价格带渗透率和自身市占率都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特斯拉降价效果也呈现边际递减,这其实也反映出,频繁降价对品牌和用户口碑的副作用,正在显现。毕竟,谁也不愿意做“韭菜”,不想成为买贵了的“冤大头”。
直观对比,汉唐双旗舰销量井喷背后,品牌和用户口碑成为了有效的助推剂。除了以技术引领产品的持续升级之外,我们还更应该看到比亚迪正从纯“理工男”的思维中跳脱出来,为汉唐带来了更多“文科生”的思路。典型代表举例,一是汉唐的国潮产品定义让国人对中国品牌更认可和肯定,它们更以升维思考将中国品牌的高配置流进行到底,想用户之所想,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用车体验,也就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满足感。二是汉唐也在用户沟通上持续发力,例如借助汉家族突破3万销量连续举行的#比亚迪的疯狂星期三#活动,就显著提升了与用户的互动和市场声量。
写在最后:
近半年来,马斯克多次在公开场合将特斯拉需求不振甩锅给大环境,并表示降价是为了抵御经济衰退。但实际上毫无诚意的改款加上大幅降价,才是特斯拉节节败退的原罪。在中国市场,比亚迪汉唐双旗舰已是成为了一面旗帜,它们直面主流用户,积极拓展个性化市场,市场前景一片向好。一降一增,二者的竞争面今时不同往日。回归理性的新能源市场,在汉唐等车型强有力的竞争态势下,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