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电动化困局,长安新能源未来路在何方-天天新资讯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创新高,全年累计销量567.4万辆,较2021年暴增90%,其中更有比亚迪、“蔚小理”等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迎来了销量里程碑,但【汽车维基】发现,长安新能源却与上述情况呈鲜明对比。
2022年年初,长安新能源历时一年的B轮融资尘埃落定,正当外界都以为其市场成绩会有所进步时,半年后它的表现却给我们泼了一桶冷水,即暂停生产其赖以生存的奔奔E-Star。
【资料图】
到了年末,长安汽车虽重新拿回了对长安新能源的控股权,但此前长安新能源的发展并不尽人意,所以在【汽车维基】看来,在错过新能源发展“黄金期”后,长安新能源的未来恐怕也不会顺利。
起大早赶晚集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严格来说,长安汽车早在2001年就对新能源汽车有所规划,但直到2009年才推出国内首款纯电汽车长安奔奔MINI EV,即便如此,还是受限于技术等多个原因没能成功量产,后来到了2011年,长安汽车才正式入局新能源赛道。
2015年,长安汽车发布新能源战略规划,表示其在2020年新能源销量会达到40万台,然而,到了2020年,长安新能源最终的销量成绩只有区区1.8万台,仅占长安汽车自主品牌累计销量的1.9%。
2017年,长安汽车成立新能源事业部,并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决定砸1000亿元研发资金用于开展新能源车业务,同时为了表示转型电动化的决心,其还计划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好让长安新能源的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台大关。
只不过,长安汽车高估了自己在新能源市场的实力。
2021年,长安新能源仅卖出了7.65万台新车,反观同时期的“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全年销量都超过了9万台,此外,仅是比亚迪汉EV这一款车型,当年的累计销量就轻松突破了8万台,相比之下,长安新能源的竞争水平则显得有些不足。
从2022年的全年销量来看,长安新能源依旧没能成为长安汽车的销量突破口,相反,燃油车却一直是品牌销量的主要支撑,这就意味着,长安汽车绝不会轻易舍弃燃油车业务,如此看来,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略规划,似乎再度宣告失败。
而且,新能源业务长期欠佳的销量表现,还直接影响到了其营收情况。据统计,长安新能源在2018年到2022年期间,公司净利润连年亏损,分别为2.44亿元、4.81亿元、11.62亿元和27.72亿元,其中2022上半年就亏损了14.72亿元,这意味着,长安新能源其实一直是处于亏本卖车的状态。
不得不说,以长安新能源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还远远不能撑起销量的野心。
低端化战略失效
在【汽车维基】看来,长安新能源自成立以来一直没能成功破局,根本原因有2个,一个是长期依靠油改电产物,另一个则是主销车型低端化。
要知道,在长安汽车尚未收回对长安新能源控制权之前,长安新能源的在售车型有CS55纯电、CS15 E-Pro、逸动EV460和奔奔E-Star,从表面上看,这些产品有配置亮点,也有价格优势,但是,这些“油改电”都不是出自纯电专属平台的产物,而这也直接让消费者加深了对长安新能源急于求成、事倍功半的印象。
此外,长期的产品低端化战略,还限制住了长安新能源的品牌发展。
就拿奔奔E-Star来说,作为长安新能源唯一的销量支柱,奔奔E-Star绝对可以说是“一台车代表了一个品牌”的鲜明例子,2021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7.65万台,其中超过九成以上的销量都是由奔奔E-Star贡献,这组数据就足以说明,该车对长安新能源的重要性,当然也能够看出,长安新能源在产品矩阵上的规划失败。
或许是看到了隔壁宏光MINIEV在纯电微型车市场创造的红利,长安新能源在2022年推出了全新LUMIN品牌电动车“糯玉米”,亦或许是看中了混动车在2022年的火爆程度,其还带来了混动新车UNI-K iDD。
遗憾的是,这两款产品都没有为品牌销量带来太多帮助,后者甚至自上市以来销量只有两位数,看得出来,长安新能源已经失去了吸引消费者的能力。
显然,在面对自身新能源布局进度落后和品牌高端化不足,长安新能源在2023年能否取得突破,目前来看依然是个未知数。
未来道阻且长
虽然2022年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了27.12万台,但在长安自主品牌全年销量的占比里依然没有超过10%,而且从增速方面来看,长安新能源还要落后于市场整体表现。
而从2019年到如今,比亚迪却已率先用新能源车掀起了自主品牌压制合资品牌的序幕,紧接着,吉利、广汽、奇瑞、东风等传统车企也都逐渐在强势出击,造车新势力品牌“蔚小理”更是经历了全年累销破10万+的壮举。
相比之下,如今仅靠UNI系列新能源、Lumin和奔奔E-Star的长安新能源,短期内显然不会达到这样的高度,况且,长安新能源还迟迟拿不出吸引用户眼球的技术功能。
众所周知,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和智能化体验高度捆绑,传统燃油车的产品逻辑在这里并不适用,而这正是长安新能源长期以来的弱项,即使是旗下最新车型UNI-V智电iDD,其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也没说在同级市场脱颖而出。
反观极氪、岚图、AITO问界、哪吒、零跑等品牌,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仅相继落地,各有千秋的智能座舱更是在不断抢夺年轻消费群体,这对于长安新能源而言,这样的竞争环境显然让它逐渐失去了竞争看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长安新能源能否在2023年取得突破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还迟迟拿不出亮点吸引消费者,那么被市场淘汰将是它最后的结局。
标签: 长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