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频道 > 出游宝典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吉林化纤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焦点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时间: 2022-12-14 09:40:41


(相关资料图)

吉林化纤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在解决碳纤维“卡脖子”核心技术的问题上下功夫,提出了三化、两降、一提、双开发的“八项攻关”,与吉林化工学院、长春一汽联合开展产学研用立体化研发,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下游的应用领域,有效带动风电叶片、高压气瓶缠绕等领域生产效率提高了40%。

项目建设多点开花。近年来,吉林化纤集团全力推进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先后上马15万吨原丝项目、600吨、6000吨、1.2万吨、1.5万吨、6万吨碳丝项目及2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项目,形成了从原丝-碳丝-复材制品的碳纤维全产业链。今年,6000吨、1.5万吨碳纤维项目实现全线开车,1.2万吨复材项目1#、2#线开车成功,15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5万吨开车达产。一个个重点项目从蓝图变为实景,一组组设备由单体安装成为连续运转的生产线,一次次精准调试实现了生产线顺利开车运行。碳纤维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质量精益求精、建设速度不断刷新,无数项目人的心血汗水,结出了硕果盈枝。前三季度,公司碳纤维板块产值实现44.4亿元,比同期增长2.57倍;产量实现6.6万吨,比同期增长3.56倍。年末,公司原丝产能可达到16万吨,碳丝产能4.9万吨,复材产能1.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碳丝生产基地。

技术创新突破壁垒。近年来,公司围绕碳纤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和“无人区”课题确立了八大攻关,即“三化、两降、一提、双开发”。通过在设备、工艺、质量、创新等方面的提升,全面突破碳纤维关键领域的技术封锁,牢固行业市场竞争力。坚持产业研用一体化开发,与化工学院共同组建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及现代产业学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开发,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融合,促进重大成果转化,目前,碳纤维缠绕氢气瓶、汽车座椅碳纤维骨架等系列产品陆续研发成功,突破了大丝束碳纤维在缠绕气瓶及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技术瓶颈。现公司已获得碳纤维专利28项。

应用领域实现新拓展。公司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大丝束原丝市场化企业,原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1K、3K小丝束成功应用到高端领域;25K-50K大丝束碳纤维以特有的工艺技术质量成功替代进口。依托吉林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合力开展碳纤维生产和应用研发攻关,开发的碳纤维复材产品已经在风电叶片、拉挤型材、建筑补强、热场材料等多领域广泛应用。其中,自主研发生产的碳纤维拉挤板成功应用于国内陆上最长风电叶片的主梁制作,实现了对绝大部分进口大丝束碳纤维的替代。

人才培养激发潜能。为鼓励人才创新,公司精心搭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成立碳纤维研究所,确定攻关课题,对承担课题的研究员提供研究经费,鼓励研究创新。实施五动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参与项目建设、技改攻关等生产任务,定期组织开展高研班授课、研究所所长授课、邀请化工学院等专业院校教授授课等方式,加强大学生人才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原创能力,培养高精尖人才。公司坚持用情感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培养出了张海鸥、陈海军等一批碳纤维领域专家和黄大年式科研团队。通过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潜能,提高攻关水平,实现自主开发,推动了碳纤维装备升级,目前公司原丝和碳丝生产装备线国产化率接近100%,有效突破了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确保我国碳纤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国产碳纤维行业实现自立自强。

下游合作增添新动能。吉林化纤坚持产学研用和产业链一体化开发,不断拓展下游合作。与长春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辟新的工业应用领域。与航空工业制造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齐公司碳纤维产业链拼图,共同打造汽车零部件头部供应商;联合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共同在风电场建设、风资源开发、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深入交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来源:吉林化纤集团

标签: 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