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十里照春水-当前通讯
兰溪是一个盛产兰花的地方。有一条江叫兰江,有一座山叫兰阴山。因为多兰草,所以“山以兰名,溪以兰名,邑亦以兰名”,光听这些名字,都会觉得这儿的空气里整日飘着兰香。
兰阴山又称横山,就是郁达夫小说《出奔》里多次提到的那座山,文中有个情节写主人公钱时英邀请董婉珍上横山赏雪景,见到了一幅“最丰华也没有的江南的雪景”。兰阴山古时盛产兰花。山上林木葱茂,崇山峻岭之中,兰蕙飘香。山顶立有横山塔,山腰有元代所建兰阴寺。兰阴寺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寺前有摩崖石刻“兰阴深处”四字,下署“正德十四年桂月十五御题”。史传明正德皇帝朱厚照游历江南,闻说兰溪兰阴山有奇兰,便带随从前来寻觅。兰阴寺僧不愿奇兰失散,就把奇兰藏入寺中古井。正德帝遍寻山岗而不得,题写“兰阴深处”四字于崖壁,之后怅然离去。
自唐朝建县一千多年以来,兰溪百姓就有养兰的习俗。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明崇祯十四年,“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游兰溪,著文曰:“忆辛巳春,过兰溪,见邑大门王仲山先生所书‘观瀔采兰’四个大字,极其遒拔。”一个县大门上不挂“正大光明”“明镜高悬”之类,反挂如此闲适的“观瀔采兰”四字,可见古人真是雅到了极处。同时也证明在明代,兰花就已经成为兰溪的一大标志。时任县令,悬此匾在县大门上,寓意深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因为兰溪与兰花有着深厚的渊源,兰溪古代的咏兰诗也特别多,最有名的当数明代唐龙的《兰阴春馥》:“丹嶂阴茫长谷雪,翠岚光滴大江流。兰花十里照春水,山鸟无声香自幽。”至今被人们吟咏传颂。想想吧,十里的兰花照着满江的春水,婆娑摇曳;那幽远的清香,让山鸟都陶醉其中,忘记了鸣叫……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种景象啊。
唐龙,字虞佐,号渔石,明代兰溪县城人。就学章文懿公门下,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曾任按察使,直擢刑部、兵部和吏部尚书,在兵部尚书任内还兼任右都御吏、总制三边军务。唐龙晚年家居时,选了兰溪8处山水风光写成《兰溪八景》,《兰阴春馥》是其中第一首。奇就奇在唐龙写了《兰阴春馥》后,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兰溪人赵时齐,也是一个喜欢吟诗作词的人,写了一首《兰阴秋馥》:“玉露泠泠谷更幽,含芳香气集枝头。扁舟欲买寻僧院,凝坐淡空澈素秋。”看来当时的兰阴山,一年四季兰花花开不断,从春到秋,都有人上山寻兰赏兰。
明代学者、兰溪人胡应麟作过七首有关兰花的诗,其中二首乐府,一首古风,四首五言绝句。其中有一首直接以兰命名的五绝诗《兰》:“瑶琴月下弹,罗带风前解。大似薛家娘,幽香匀素彩。”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不仅把兰花写得柔美清新,而且把兰花那种无法言传的风韵也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其简洁的用词和精巧的构思表达出诗人对兰花的喜爱。
因为曾在兰溪工作,耳濡目染,我也特别喜欢兰花。书房、客厅都会供奉一盆兰花。说供奉,是因为在我眼里它与普通的花草截然不同,我觉得兰花花容端庄、香气清远;兰叶洒脱而随意,常年青碧如洗,清幽怡人,最宜文房。家中案台放一兰,清幽素雅,满屋的格调都不一样。
我爱兰花除了爱其本身的娴雅高洁外,还因为兰花有着极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与中国传统文学紧紧相连,是我国古典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提到兰花,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兰当为王者香”的高贵,想到“幽香蔼空谷”的清高以及“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淡泊。千百年来兰花就是人们赞美不绝的对象,历代的文人骚客都对兰花情有独钟——优美的文章称“兰章”,洒脱的词句称“兰藻”,装饰雅致的厅堂称“兰室”,心意相投的言论称“兰言”,志同道合的友人称“兰交”,女子善良贤淑称“兰心蕙心”,男子才貌俊秀称“芝兰玉树”……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有一首描写郑国风情的诗就提到了兰花,而屈原赋《离骚》更是以兰明志自勉,《九歌》《九章》中咏兰词句极多:“浴兰汤兮沐芳”“纫秋兰以为佩”“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兰成了屈原精神的化身,成了崇高、圣洁的代名词。
唐代诗人陈子昂借咏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心,“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北宋大文豪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曾写过多首咏兰诗,最有名的是《题杨次公春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不仅文人爱兰,不少帝王将相也喜爱兰花。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曾有“种兰玉台下,气暖兰始萌。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的咏兰诗;唐太宗李世民一代雄才,也有《芳兰》一首:“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可见十步之内必有爱兰之人。
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他出生于兰溪市永昌街道夏李村。他在老家建“伊山别业”时,就广植花草,最为钟情的便是兰花。为种好兰花,他还四处求教养兰知识。晚年寓居南京时,构筑了芥子园,在其中又建造一座“佩兰亭”,还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专门写了《兰》与《蕙》两篇小文,将兰与蕙进行比较,指出蕙之所以逊兰者不在花与香,而在叶。在李渔看来,人与草木,本性是相通的。他认为兰生幽谷是大多士人的人生处境写照;还说养兰最忌讳烧香,兰花被香一熏就会凋谢,认为兰花的性情就像神仙,最害怕烟火气。
前几日,在家中整理书籍,发现不善养兰的我,家中有关兰花的书和资料却不少。有赵时庚的《金漳兰谱》,屠用宁的《兰蕙镜》等,这些书和资料都是我的朋友——那些兰花爱好者送给我的。
墨染流年,岁月沉香。人若如兰,则在喧嚣俗尘中能保持淡雅恬静;心若如兰,则在严寒霜雪中能处之泰然;质若如兰,则在丽日和风中能不改本性。
(作者:李俏红单位:浙江金华日报社)
标签: 纫秋兰以为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