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茶在英语世界-新要闻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时间: 2023-01-06 22:53:27


(相关资料图)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茶原产于中国,茶文化源于中国。茶与汉字、孔子、龙、中医、瓷器、京剧、功夫等一样,无论从文化本体还是外国反馈角度,都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

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中国茶文化成为了西方茶文化的源头,中国茶更是从某种程度上改写了西方历史。16世纪初,茶通过新航路由英国商船从澳门运往英国和欧洲国家,成为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改善了公共卫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北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风靡欧洲的茶叶也在17世纪中叶由英国传入美国。茶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和中英鸦片战争的催化剂。18世纪下半叶起,为转嫁战争军费负担,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殖民地茶叶贸易,本地茶商遭受沉重打击。日益激发的殖民矛盾酿成了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美国独立后,英国失去在北美的白银收入,出现巨额对华贸易逆差,转而开启鸦片贸易,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进一步催生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美国在独立后开启了与中国的直接茶叶贸易。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驶向广州,船上装载242桶来自新英格兰地区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洋参。6个月后,商船抵达广州,在与当地行商友好接洽之后,满载茶叶返美。25%的高额利润吸引其他商户纷纷加入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据统计,此后十年,美国的年均茶叶消费高达300万磅。中美茶叶贸易成就了美国第一批百万富豪,进而促进了美国造船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中国茶学著作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多次译介。其中为数最多的当属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1935年,《茶叶与咖啡贸易杂志》创始主编威廉·尤克斯(WilliamHarrisUkers)在其《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上卷中收录了《茶经》十章的译文,这是《茶经》在英语世界的首次译介。该译本以伦敦大学藏本为底本,由伦敦大学东方研究学院(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首任院长爱德华·丹尼斯·罗斯(EdwardDanisonRoss)等人完成。除“四之器”“七之事”“八之出”外,其它各章均为全译。正如尤克斯所言,《茶叶全书》在西方与《茶经》在中国的地位相当,可谓英语世界首部有关茶叶的百科全书。上下两卷详实地梳理了茶叶的历史、生产、科技、商贸、社会、艺术共六个方面,系统而深入。1974年,时任美中贸易博物馆副馆长的弗朗西斯·卡朋特(FrancisRossCarpenter)发表了《茶经》译本(TheClassicofTea:OriginsandRituals),由小布朗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茶叶在东西方的故事”,探讨了茶叶作为中国文化之魂的重要性,梳理了陆羽以前以及唐朝至明朝茶叶的历史文化,回顾了西方对中国茶叶的接受史,并考察了陆羽的人生阅历和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以《茶经》原文各章为序分三个板块对《茶经》进行了全译,其中第二板块为“四之器”。该译本是《茶经》在西方世界的首个全译本,书中配有美国艺术家黛米·希茨(DemiHitz)所绘的40余幅钢笔画。该书出版之际正值中美关系解冻时期。卡朋特常年在美国政府部门处理中国事务,他在前言中表示,译介旨在增进东西方人民的理解,使两国人民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成为朋友,从而探索出全新的中美关系。该译本反响热烈,1995年由世界知名的文学出版社Ecco出版社再版。1982年,有“美国茶圣”美誉的詹姆斯·普拉特(JamesNorwoodPratt)发表专著《茶叶爱好者宝库》(TheTeaLover’sTreasury)。在首章梳理茶叶的世界史时,他对陆羽和《茶经》进行了四页的评述,并对其中个别话语展开了译介。此后,该书得到修订和扩充,于1999年以《新茶叶爱好者宝库》(NewTeaLover’sTreasury)为名再版。在新版第一部分“茶的传奇故事”中,普拉特列出了《茶经》的十章标题,并在上本基础之上对《茶经》展开了更多的摘译。普拉特的著作对茶饮在美国社会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非营利性组织“国际茶亭”(GlobalTeaHut)在同名电子杂志上对《茶经》进行了全译。相比用语华丽而富有诗意的卡朋特译本,《国际茶亭》的译本由中外译者通力合作,风格更为忠实,并添加了大量有助理解的译释。

除《茶经》之外,中国古今的其他茶学专著也得到了英语世界的译介。例如,《国际茶亭》在2019年9月第94期中译介了《续茶经》的第一至三章,又在2020年9月第104期中译介了该书的第四至六章。《续茶经》由清朝官员陆廷灿所著,是我国体量最大的古茶书,全书10万余字,仿照《茶经》模式分为十章。2017年,《茶经述评》英译本由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出版公司和其下属的佳联出版社(BetterLinkPress)分别在中美两国同步发行,译者为旅居中国多年的美国翻译家托尼·布里森(TonyBlishen)。《茶经述评》出自吴觉农先生,是研究《茶经》的权威著作,它对《茶经》进行了详实的译注评论和大量的补充拓展,是二十世纪茶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除译介茶学著作之外,英语世界也对中国茶文化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涵盖贸易、传记、宗教、历史等方方面面。威廉·哈里森·尤克斯的《茶叶全书》除译介《茶经》外,还探讨了中国茶叶的种植与生产以及中国的茶叶贸易。詹姆斯·诺伍德·普拉特的《新茶叶爱好者宝库》以“作为佛教感通的茶”为题,考察了茶与佛教的联系,并追溯了茶文化在唐、宋、元三朝的演进过程。该书第二章“东方遇见西方”十分详实地考察了中国茶在俄罗斯、英国、荷兰、美国等地的接受过程。除此之外,美国作家萨拉·罗斯(SarahRoss)于2011年发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ForAlltheTeainChina:HowEnglandStoletheWorld’sFavoriteDrinkandChangedHistory)一书,由企鹅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重要时间节点划分章节,用酷似惊险小说的笔触,讲述了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雇员罗伯特·福钧(RobertFortune)偷取中国茶树种子并在印度大规模种植的故事。它有机地将历史学、地理学、园艺学和自然科学等熔于一炉,展现了茶叶和鸦片对中英关系的巨大影响。2015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佛教与东亚宗教教授贝剑铭(JamesA.Benn)发表专著《茶在中国:一部宗教与文化史》(TeainChina:AReli⁃giousandCulturalHistory)。该书追溯了茶饮从带有神话色彩的起源至19世纪的发展历程,审视了茶所带来的审美、礼仪、科学、健康以及知识的变化。该书首次译介和分析了与茶有关的大量中国诗歌、史料、礼制文本和宗教戒律,从日常用品和大众饮品的视角勾勒了宗教和文化的变迁。2009年,美国汉学界茶学研究的权威梅维恒(VictorMair)和瑞典记者郝也麟(ErlingHoh)发表专著《茶的真实历史》(TheTrueHistoryofTea)。该书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亦不乏对奇闻异事的挖掘和串联,不仅生动地讲述了魏明帝时期到宋朝的中国茶饮历史,而且细致爬梳了中国茶在东方各国和西方世界的传布历程,展现了一幅贯穿古今、横亘东西的茶史全图。诺顿文学出版社在其官网上推介该书,高度赞扬其在加强东西方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荐言中引用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Kipling)的诗句“EastisEast,andWestisWest,andneverthetwianshallmeet”(东是东,西是西,故而两者永远不相遇),认为该书十分有助于打破此句传达的东西对立的陈见。以上各个领域的茶学研究丰富了西方世界对于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中国茶学研究产生了反哺。

茶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又成为殖民与反殖民事件中间接或直接的诱因,由此可见物质文化在人类交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擅于发现和利用两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充分发挥其在沟通民心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大量的译介和全面的研究,至今仍有译作和专著不断涌现,这彰显了华夏茶文化的世界魅力。当下,我们要努力建设文化外译的队伍,丰富国际传播的载体,拓宽对外推广的渠道,擅于收集和研究传播的接受效果,从而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国形象的亲和力。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此文系湖北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课题“长江文明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与国际传播”(HCYK2022Y07)阶段性成果]

标签: 中国文化 百科全书 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