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兰溪鱼鳞图册:一座待开掘的学术富矿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时间: 2023-01-28 18:42:21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出版的以县为单位的基本完整的鱼鳞图册。所谓“鱼鳞图册”,就是官府为征收赋税而编造的土地簿册,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合集》的出版,学界予以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此,我们约请栾成显、曹树基两位学者对《合集》的学术价值略作评述和阐发,并由《合集》主编之一张涌泉教授撰文介绍了《合集》编纂出版的经过和感悟。

——编者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浙江鱼鳞图册的搜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的成果之一,由胡铁球、李义敏、张涌泉主编的《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正式面世了。

《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出版,很不容易。这种档案文书的编辑出版,看上去只需要将原文书编辑一下,排版付印就可以了,但实际操作起来,绝非那么简单。特别是像兰溪鱼鳞图册这样大宗的特殊的档案文书,特点十分突出。兰溪鱼鳞图册档案主要是在清同治年间攒造的,但其后又经过光绪年间补编以及民国时期补造,同一册籍之中却有不同时期攒造的记录,具有层累性之特点;兰溪鱼鳞图册在攒造之后一直在使用着,册中多有印章、夹条、批注等,属该档案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这批档案达746册之多,总计20余万页,数量巨大,每一编辑小项都牵涉数万以上条目内容。因此,该书在编排过程中,遇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颇为棘手。《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编辑团队克服种种困难,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通过全面普查、科学修复、高清扫描、系统编目、正确定名、分层断代、撰写叙录、精准释文、编纂索引、影印汇刊等诸多环节,历经九载,才得以付梓。据我所知,该书编辑团队为此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花费巨大心血,大大超出了最初设想。今天,高质量的《兰溪鱼鳞图册合集》面世,达250册之多,巨帙皇皇,硕果累累,这是文书档案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首次系统出版的以县为单位的基本完整的鱼鳞图册,实为我国地方档案文献整理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鱼鳞图册是中国古代独创的土地管理制度,从宋代一直延续至民国,其对田土的精细丈量,对业主产权的确认,对土地权属转移的记录等等,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善的登记管理制度,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经济制度之一。南宋绍兴经界创制鱼鳞图册制度,开创了“按图核实”、从土地着手核实人户占有田土的机制;明万历通过清丈攒造鱼鳞册籍,首次基本查清了全国耕地面积;清代大力推广,对鱼鳞图册实行动态管理,长时段地登载土地流转与产权变动记录,使之更加完善。它的许多成就都远远早于西方近代相关文明的形成,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今天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坚定制度自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整理与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

时至今日,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走出以文献证文献的圈子,重视原始资料,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发掘,重视文书档案资料的运用。鱼鳞图册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对鱼鳞图册的研究当然离不开文献记载,但鱼鳞图册本身就是一种册籍。所以在鱼鳞图册制度的研究中,绝不能忽视鱼鳞图册文书档案本身。传统文献有关鱼鳞图册制度的记载十分有限,或含糊不清,或语焉不详,多属宏观描述性的。若只根据文献上的某些记载就断言如何如何,就下结论,难免失之偏颇。这就必须依靠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进行发掘和利用。在鱼鳞图册之上,可看到按字号顺序登录的各号田土内容,其中有字号、土名、田土类别等则、田形、四至、丈量弓步、坵段面积,等等,可以说,与田土形态相关的种种信息多登录在册,这对于了解鱼鳞图册是如何攒造的,册籍上登载了怎样的内容,田土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等,都是难得的原始资料。鱼鳞图册的攒造是鱼鳞图册制度实施的集中体现,是它的核心,是这一制度实施而产生的最后结果。鱼鳞图册文书档案是研究鱼鳞图册制度的第一手资料,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研究价值。毫无疑问,《兰溪鱼鳞图册合集》的出版,对中国古代鱼鳞图册制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编辑过程中所实施的系统编目、正确定名、分层断代、撰写叙录、精准释文等这些环节,既是针对兰溪鱼鳞图册遗存特点而采取的整理措施,同时,它也构建了鱼鳞图册修复、数字化、整理、影印的完整工作链条和严密学术规范,对今后其他鱼鳞图册的整理刊行无疑具有示范和启迪意义。还应指出,其中的定名、断代、叙录与释文等项,既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一种整理,同时也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一种研究,如通过详细的分层断代,理清了各鱼鳞字号的编造时间,并撰写了有关叙录,毫无疑问,这是实实在在的研究。如果对鱼鳞图册攒造的时间和地点都没有搞清楚,那是无法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所以,这是对鱼鳞图册文书档案的最基础性的研究,为该鱼鳞图册的进一步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我曾根据我们所里收藏的一本鱼鳞册文书写了一篇文章(《龙凤时期朱元璋经理鱼鳞册考析》,载《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这本鱼鳞册属于徽州府祁门县,是朱元璋在元末龙凤时期所攒造的。其所载为一个保的土地经理资料,保存相当完整。文章依据该册所载资料,对该保所载各种田土资料作了统计分析,然最后不无遗憾地说:“只就一个都保的鱼鳞册资料而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资料并不十分完全,因而在某些方面不免带有局限性,只是相对的。”南宋时,朱熹在漳州经界时曾言,当时业户占有土地已是“散漫参错,难以检计”。宋代以后,这种情形有增无减。古代中国土地占有的实际情况表明,只有依据县域范围以上的鱼鳞图册资料进行田土资料统计分析,才能比较接近历史实际。迄今为止,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土地占有与产权结构等方面,尚无依据县域范围的完整的地籍档案,对相关土地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这方面研究应该说还是空白。其主要原因,即是因为相关文书档案资料的缺乏。今天,《兰溪鱼鳞图册合集》所刊布的资料即是属于一个县范围的,这种达到整个县域范围的鱼鳞图册资料,十分难得。目前这种遗存只有徽州休宁县鱼鳞图册和兰溪县鱼鳞册是这样的,而兰溪县域鱼鳞册的遗存,更为系统,较为完整,极为珍贵。这可以说是其最具特色的独有的研究价值。其为县域范围的土地资料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土地占有与产权结构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可能,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这种研究,对完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研究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当然,兰溪鱼鳞册的研究价值绝不止于此,其所涉及的重大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鱼鳞图册之上既登录了每块耕地的诸多自然属性,也记载了人地关系的种种信息;既有当时官府土地管理的原始记录,也留下了土地流转、桑田变迁的历史印记,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通过鱼鳞总图和鱼鳞清册各号田土类别、等则、四至的记载,可在一定程度上复原耕地的田土自然形态;通过鱼鳞图册上业主与佃户的相关记载,可反映农村的租佃关系;通过鱼鳞图册“乡→都→图→庄→户”的编制序列,可反映农村基层组织单位的大小及其演变过程;通过鱼鳞册详细登记的业主姓氏及其住址情况,结合族谱等其他资料,可了解较大区域范围的宗族分布状况;通过鱼鳞图册详细登录的业主与分庄资料,可明了宗族之下的各人户的构成形态;通过鱼鳞册上登载的多种多样的会社组织,可开展会社类型、组织规模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而鱼鳞册上登录的长时段的土地流转与产权变动记录,更可为考察相关经济史的动态演变趋势做出有力的论证,等等。总之,鱼鳞图册可为土地流转、地权分配、社会结构、基层组织、赋役制度、民间会社、宗族社会、环境变迁等诸多问题,提供独特的研究素材,为社会经济史的深度研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在《兰溪鱼鳞图册合集》出版之后,中外学者会利用鱼鳞图册所载珍贵资料,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结出丰硕的成果。这是值得期待的。(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鱼鳞图册 文书档案 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