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小伙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半年换了三份工作
今年7月,24岁的赵诚(化名)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今年上半年,他考上了南江县乡镇事业编制,一度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不过在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赵陈开始羡慕其他同学了。“扣掉五险一金,拿到手的就2480元。”赵诚说,以前大手大脚花钱惯了,现在这么点工资又要租房、生活,还要应付人情,根本不够花。
“看到别的同学毕业几个月能月薪上万,我不比他们差,为什么只能拿这点钱?”心有不甘的他辞去了工作,到成都做销售,因为不善沟通,半个月后又回到巴中。在巴城某房地产公司上班后,赵诚因“工作没挑战性、工资低”,本月初再次辞去了工作,如今没有工作的他在家专职“啃老”。
●建议:修好内功放开眼界先就业再择业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49万人,届时,大学生就业将比“最难就业年”更难,那么,2014年未就业和2015年高校毕业生应该如何择业呢?
对此,彭恒熙表示,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找工作时不必拘泥于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工作,要放开眼界,大胆申请非本专业的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就是先适应社会,打好经济物质基础,尽早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后择业,就是要在工作过程中认清自己,找准特长,再选准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能力的岗位。一些家长钟情于体制内的“铁饭碗”式工作,不能简单的评价为好还是不好,但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不过,当下一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自身能力也是很大的因素。”彭恒熙说:“要坚信靠文凭的时代已经过去,只要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因此,大学生也不必被外界传言吓到,修好内功,以自信的心态面对就业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