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信息化有了新蓝图
如何把市委提出的全市教育信息化的三步走战略付诸实施,全市教育部门认真摸清家底,科学制订了全市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梳理出一张详细的施工进度图——
加快推进“三通工程”的建设进度,确保2015年达到城区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超过12个教学班的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不低于50Mbps,少于12个教学班的中小学接入带宽不低于20Mbps,全面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加快建立市、县级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到2017年,搭建市、县(区)“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基础建设,搭建校园网络系统和各种数字化环境,为校园数字化应用提供支撑,到2020年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多途径投入有了新成效
“我们全县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光纤校校通和多媒体设备班班通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教师都人手有一台教学用笔记本电脑,这样的变化是多元投入的结果。”平昌县电化教育馆馆长刘君说。近年来,平昌县采取“企业先期投入,政府、学校分期付款”的方式,投资4200万元采购电子白板设备1578套和教师用笔记本电脑,率先实现了“班班通”和教师教学用笔记本电脑人手一台。
通江县拟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融资5000余万元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计划在2015年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和部分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巴州区拟引资2500万元为学校配备“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南江县统筹规划2014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建设445套“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和2595套计算机设备;恩阳区拟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和建设力度,确保与全市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步推进。
“多方参与,多途径投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这是巴中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举措。”2013年以来,全市共争取中央资金1200余万元,为1749个村校(教学点)安装1套数字资源接收和应用设备,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仅2014年一年全市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就达5000余万元,是此前三年投入的总和。
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践应用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必将为推进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