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校开展歌咏比赛
C、教学是中心 善教促质量
“准确定位,狠抓质量,以研促教,办人民满意教育。”该校分管科研、教学工作的刘校长说。
学校针对中学教育起步晚、生源质量差、办学层次复杂、分校区办学等实际困难,群策群力,推出了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把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点,确定了教师培养目标: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协作创新。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继续教育工程、激励工程,吸引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教师队伍中,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特级教师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2人,目前已有20多名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
学校历来重视校本培训。间周举办教育、教学、教研论坛和专题讲座。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前来授课、交流、讨论,植入新的教育理念。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和研讨课,青年教师上公开课,新进教师上过关课,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对青年教师的“三字一话”、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职业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斗硬考核。建立帮扶机制。签订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扶的合同,实行“一对一”帮扶。实施“走出去、引进来”。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会、教研会和赛课活动,已培养出一批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骨干教师。李金策、冯容在2012—201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说课展示活动”中,分获说课光盘赛一、二等奖。在2014年第十届上海国际青年钢琴大赛中,孙杰分获指导老师一等奖。在2014年4月举行的中国乒乓球协会联赛中,何明宇获三等奖。在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评选中,罗芳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在市教育局、市总工会组织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竞赛中,施永霞获初中数学课件制作第一名。
注重科研兴校,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年,学校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常态,坚持每周一个“教研日”活动,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省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口语交际技能训练》。申报市级课题《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成功。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8篇、市级刊物发表5篇,其中屈刚老师撰写的《受学生喜欢的教师的重要素养》被四川省教科所评为一等奖。张毅指导的《环保小巧手》、程超指导的《婴儿防护贴》、张泉达指导的《炫腹》,王伟的《安全锁式防水盖》获市科技大赛一等奖。学校获第二十一届巴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初2012级4班张月美同学,在第十一届“数学专页杯”全国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中荣获四川省唯一金奖,另有17名同学获银奖。2014级1班张欢、李姗玲、刘晓三位同学,荣获四川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同时获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颁发的“中科生物创新奖”。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个性特长发展。学校由艺术处牵头选送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诗朗诵《老师我们不会忘记》、舞蹈《阳光雨露》分获一、二等奖,其中诗朗诵《老师我们不会忘记》代表四川省参加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获二等奖。
不断更新教法,追求质量立校。近年来,学校加大教改力度,明确提出“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加强教育信息化技能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落实“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表述,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同时还组织了以校长为首的教学常规督促专人班子,深入教学、教研、教改一线,在看、听、考上真抓实干。坚持开展“三优”评选活动,重视期中、期末考试及中考高考备考工作。
在生源入口质量差的前提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近几年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中考、高考捷报频传。先后有100多名初中毕业生考入巴中中学、绵阳中学等名校;数十名高中毕业生考入“211”、“985”重点大学。目前,初一、高一已与成都七中联办,开通了网络教学班,与名校名师同堂交流。借袁校长的话说,“巴中市高级中学还是一只雏鹰。”而雏鹰终会变成雄鹰。愿巴中市高级中学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为巴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采访结束,日当正午。一抹冬阳洒在脸上,春天的脚步明显走近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巴中市高级中学这只矫健的雄鹰将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