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驾驭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工作也在进一步得到完善。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体会。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那么他应当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观察并多跟学生谈心,洞悉他们优良和不良的习惯。要信任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满腔热忱地关怀学生,推心置腹地热爱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信任你、尊敬你。
美国的小学生不会四则运算便大谈创造发明,而我们的学生即便是获得了国际大奖也是唯唯诺诺地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教师不信任,学生缺乏斗志和自信。可见,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赞赏,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灵大门,自觉地接受你的教诲,使你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班主任要深入班级,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常回“家”看看,常与“家人”谈谈,体会恋家之感;同时,还要勤于观察班级的动态,勤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并寓教育于管理之中。要勤抓学生中的典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对后进生不能只是说教,要把集体活动和个别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在共性中找个性,通过发展个性促进共性,再通过共性去影响个性。尤其对班里不够优秀、有缺陷的学生,教师应多关心、多爱护,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们,以公正的尺度评价他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积极因素,维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管理是一种人格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实施人格教育的教师要既传学生之道,又传做人之道;既授课堂之学业,又授立身之基业;既解攻书之惑,更解成长之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健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