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助学 找到贫困生家里,承诺学习费用由他负责
符刚是空山乡本地人,这里教师缺乏,外来教师很难留住。他毕业时,不少亲戚和同学都鼓动他不要回条件差的空山。但符刚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空山虽然偏僻、贫穷,但不能让这里总是穷,空山需要我,空山的孩子在等着我。如今,9年过去,符刚从未动过调下山的念头。他说,我哪里都不会去,我要为家乡的教育,为地方发展出一份力。
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贫瘠的山区,有些孩子入学困难。符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勒紧裤带,压缩开支,努力救助每一个贫困学生。空山乡后坝村孤儿闫晓(化名),家庭经济仅靠爷爷务农维持,面临辍学。符刚主动到闫晓家,动员其继续上学,并承诺闫晓初中阶段学习费用由他负责。家长甚是感激,同意孩子继续上学,后来,闫晓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通江实验中学学习。
立德树人 “教师责任太重大了,不能误人子弟”
符刚从教9年,担任班主任9年,经过的学生数百,家长们发自心底的称赞:“符老师的确是难得的好老师,他责任心强,对学生好,教学方法多,教的学生都不错。”
学校领导介绍,符刚自参加工作后,就一心扑在教学上,既当班主任又教主科,周课时加早晚自习达30余节,他从未叫重,叫累,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很晚。一些同事看他太辛苦了,便劝他:“符老师,身体是本钱,你何必那样认真。”符刚说:“这份工作责任太重大了,不能误人子弟,我们多一份辛苦,学生就会多一分成绩。”符刚边教边学习,他还鼓励同事一起学习,他说:“古人都知道桶水灌碗水,我也越来越觉得,仅凭我们现在的水平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符刚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落实三个方面:情趣、发现、培植。用课堂的情趣培植学生学习的情趣,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特色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信,培植终生学习和人格完善的思想种子。他大胆创新,采用任务型教学、分层教学和小组协作学习,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对他们进行发散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从备课、写教案到上课等每个环节都悉心研究、精心设计,做到每讲一堂课都“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课中含金,课中有乐”。
符刚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撰写了很多教学教研论文,其中《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在巴中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杂志(国家级刊物)被评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