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这样理解语文: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总和。这里所说的“语言”,不是理论意义上的语言学,而是实践意义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
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兴趣、激发热情。教只有在研究学的基础上来设计和进行,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中学生正处于情感的易发时期,针对这一特点,设计课时从情感兴趣入手,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有趣味,有情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在浓情真意中自觉地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虽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某种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这也说明更不能在一节课中去培养多种能力。恨铁不成钢的老师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古训又不能不成为我们的警言。也正因如此,我希望我的语文课上是诗兴盎然,成绩是自然生成的,不必着急。
如今语文的教学是尴尬的,因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坚持并不能有结果。语文见效太慢,好似很难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试问,在大家喝速溶咖啡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愿意每天拨出一小段光阴读书,况且所读之书在生活中怎么能够立竿见影收获成效?书中又有谁能为我们的生活迅速指点迷津?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评比中,语文只能落荒而逃。
我期望语文不仅仅埋头于题海之中,我期望诗意的语文,我期望语文不仅是在课堂上。
语文不应该只是字词句,语文也不应该只是赏几首诗。语文培养的是一颗诗意生活的心。如果人人都有一颗诗心,那世界都会变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