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时,教师应首先设置情景,提出一个主题,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研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这样,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二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活用、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他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首先应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在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结合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对课堂进行延伸,让学生创造并创新出好的作品。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创作作品,让学生自己交流,亦可推选出好的作品展示;开展“系列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以致用,提倡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加强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快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