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好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社会劳动力过剩,是有些毕业生眼高手低,还是这些应届生能力差?今天咱们来说点大实话。
今天的报道中说: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前程无忧等机构于4月中旬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中,当公务员、创业或已经获得企事业单位就业机会的已达到了52.11%。
我相信这个就业数字是基本准确的,但我看到的另一面是:四月中旬距离毕业还有2.5个月,还有48%的毕业生没找到工作,还有接近600万的毕业生没找到工作。
前两年,大学生、90后成为创业热炒的主力军,潘石屹曾经透漏过一个数据,30岁以前创业失败率接近100%,能成功的真的是百里挑一。去年,我认识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大学生,他就在创业。接触了几次,我发现他在说的、叙述的东西,我是经常性听不懂,全是新媒体、新概念、互联网新玩法,完全超出我的认知水平,搞得我非常的惶恐,难道我在CCTV待了几年变得傻掉了?我是计算机硕士竟然听不懂他们在讲互联网怎么玩。经过长时间的惶恐和思索,我坚定的知道:他们的玩法不靠谱,太脱离实际。结果就不用说了,我是对的。以前由于我就住在高校附近以及工作的原因,我非常了解中国的大学生这个群体、了解大学教育。
为什么有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原因在哪?
(1)年少轻狂、眼高手低
为什么30岁以前创业成功几率低的可怜?这不仅是教育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依靠一腔热情,而没有相关的阅历和经验的积累,无论在处理人脉、财务管理、真实的“用户需求”以及目标实现的“步骤”等方面,难免会有不足。
(2)对薪资不满
毕业生的规模相当庞大,竞争必然激烈。除非是高新技术类专业,在某些“无关痛痒”的岗位上,薪资水平是非常低的,可能是刚刚满足生存。这时候,很多年轻人心里会有不平衡:“我的价值不止如此”,而不是去想怎样通过在基层岗位上的努力,去赢得升职和加薪。
(3)礼节欠缺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缺的是礼貌。见了长辈或师哥师姐,超级的热情:“老师好……师哥好……师姐好”,但缺的是礼节。什么是礼节?礼节是中国民族几千年文明的传承之一。而礼貌却是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鞠躬是礼貌,怎样鞠躬就是礼节,请人喝茶是礼貌,怎样斟茶就是礼节,无法给“礼节”下个完全准确的定义,但你的言谈举止中,礼节体现一个人的基本涵养。是的,现代文明中很多封建的尊卑观念是不对的,是该丢弃的。但是礼节呢?中国人的礼节,都能写一本书,尤其是在孔孟影响深后的山东。礼节体现在细微之处,现在很多中国人尤其是成功人士把礼节还是看的非常重。甚至,你的坐姿、说话的语气和用词,都能体现出你的礼节修养,这些在某些面试中影响较大。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我是企业的面试官,我凭什么录用你?事业单位暂且不说,对于企业的面试官而言只有一点:如果你不能创造利润的话,我凭什么录用你? 这句话对不对?简直对的令人发指。对于面试官而言,你得让我看到你有为企业“创造利润”的潜力或能力。如果招的岗位谁都能胜任,薪资肯定低。如果是薪资高一些的岗位,必然是:你得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可惜的是,我们的大学教的是技术或课本知识,平时全是作业,考核多看的是分数和论文,毕业论文里经常有特别大众、不值得一说或者特别扯淡或者根本不合理、纯粹标新立异的论题(就是纯粹为毕业证)。我们的大学里,不教什么?不教生存能力,不教创造利润的能力,不教独立思维能力。这是(多数)大学教育的现状之一。学生靠实习?能学的东西很少,大学生基本被实习单位当做廉价劳动力,实习一天累得跟孙子似的,哪有时间思考: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没有思考的重复劳动,能有多少进步、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创造利润靠的是什么?是脑力,是你对已学知识的利用,是对新技术的了解,是创新和创意,是大学里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不断思考、实践和进步。很多大学生很努力得做作业、写论文,却忘记了多一些思考:怎么去改进和弥补不足;很多大学生日复一日的混了几年拿到文凭,却忘记了现在的企业看的不是文凭,而更注重“创意”和 “能力”。
也奉劝现在的大学生,多问问自己:“假如我不能创造利润,企业凭什么录用我?
大学里没有“努力”的姿态,毕业必定面临社会的嫌弃。这里的“努力”不是读死书,不是所谓的“书本知识多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