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教育频道 > 考试资讯 > 高考 >正文

20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文理“套餐”变“自助”

时间:2016-05-20    来源:巴中在线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加分项目“瘦身”力促公平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也是本轮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实行考试加分政策,一类是补偿性的,一类是鼓励性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加分项目过多、分值过大特别是资格造假等问题。这次改革主要采取3项措施。一是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合理设置加分分值。二是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严格认定程序,做好公开公示,强化监督管理。

  2014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共11项,其中鼓励类6项、扶持类5项,而地方性加分项目多达95项。2015年,包括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优秀学生等在内的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只保留了烈士子女和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等5项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根据教育部要求,地方性加分项目到2018年要减少到35项,减幅63%。在各省业已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加分项目的削减和规范得到明显体现。专家分析认为,加分细则的调整,极大压缩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空间,保留下来的加分项目主要着眼于弥补受教育条件带来的差别,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尽管竞赛成绩不会再带来高考加分的“实惠”,但石佳鑫观察到,身边很多同学还是报名参加了生物知识竞赛。“每次上课,他们都会踊跃发言,把握表达想法的机会。加分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参与竞赛挑战自己的热情。”石佳鑫说。

  “竞赛最初的目的是兴趣引导,而不是高考加分的转化器。”李立国表示,从发展特长、提高潜能的立场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是在恢复拓展竞赛的本来面貌。此外,取消鼓励类加分并不会造成人才的扁平化,“如果有突出的技能特长或专业爱好,高校招生在同等情况下会予以优先考虑,这也是凭借竞赛特长获得青睐的一种方式。”

  改革落地需克服多项挑战

  “高考改革提出了更科学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案,但具体实施起来,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会给高中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熊丙奇对本报分析认为。

  为了应对学生多样化的课程组合,走班制成为许多学校的选择。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浙江省为例,“7选3”模式将会形成35种课程组合。“但学校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将这些课程组合全都开设起来,”温州中学高二年级地理老师徐雪琰对此有些无奈。“因此我们会根据学生的最终选课情况进行调整。既要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又要符合学校的资源状况。”

  据了解,目前温州中学高二年级的16个班,几乎都涉及到走班上课问题。学校通过科学排课,将学生的流动规模控制在了合理的范围。“但对于一些走班频繁的学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归属感可能会下降,师生间的持久交流也无法保证。”徐雪琰表达了她的担忧。

  “走班改革,就像办一所新学校一样。”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阮为说出了不少学校管理者的心声。走班制使原有的班级模式被拆开,将出现没有班级教室只有学科教室的情况,一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就要奔向另一个教室上另外一门课,怎样把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值得学校管理者深入思考。

  李立国则关注“外语一年两考”可能带来的公平性问题。他分析说,城乡之间英语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城市学生英语基础好,可以提前完成英语考试,并将盈余时间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但农村学生一方面要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准备考试,相较而言可能会面临更加不利的境况。“这是长久以来教育发展不均衡带来的隐患,如何消减这些不利,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尽管还面临种种挑战,但李立国依然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倒逼基础教育和高校招录进一步改善。”李立国说。

3/3首页 上一页 1 2 3
关键词阅读: 高考 文理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