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发声NgAgo论文已撤 系韩春雨主动提出
《自然》子刊发声NgAgo论文已撤 系韩春雨主动提出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争议和等待,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声,表示撤回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论文。
撤稿系韩春雨团队主动提出
这篇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文章,发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术》社论上。文章称,“在征求专家评审人的反馈意见后,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论文撤回系韩春雨及其团队主动提出。在Nature官网刊出的韩春雨的撤稿申请中表示,“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在该图中,我们报告说,利用5’磷酸化单链DNA作为引导,NgAgo能够有效引起双链断裂,并对人体细胞基因组进行编辑。虽然许多实验室都进行了努力,但是没有独立重复出这些结果的报告。因此,我们现在撤回我们的最初报告,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不过,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文章发表后饱受争议和质疑
韩春雨出生于1974年,现为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韩春雨在其论文发表后“一鸣惊人”走进公众视野,“发现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以及“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世界级成果”的逆袭故事,令许多人感到振奋和鼓舞。但就在论文发表两个月后,该论文就遭到了来自同行的广泛质疑。
2016年7月,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的学者们公开发声,表示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无法重复,呼吁科研工作者停止使用该技术以免浪费资源。
同年10月,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机构的13位同行科学家,实名表明“不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并呼吁启动相关调查。
11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编辑部关注”,表示正在调查该论文。并配发一篇通信文章,来自德国、韩国和美国的三个科研团队在文中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论文中的实验结果。
面对质疑,韩春雨一直坚持其实验“曾被多次重复”并推测其他实验室无法重复“80%是因为细胞被污染,剩下的是实验者的操作技术不过关。”
2017年1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表示,韩春雨团队提交了相关的最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显示出同行评议的重要性
这一次,《自然-生物技术》的调查结果公布,韩春雨实验“是否可以被重复”这一长达一年多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文章在开头用黑体字作此表示。
文章称,“为了最终解决这个争议,多个研究小组在数月里生成了更多的实验数据。如今尘埃落定,这也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出的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证明。”
“在全天候媒体和公众眼中,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议流程似乎慢得让人沮丧。”文章也提到,社交媒体对于迅速提醒广大科学界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抬高了人们的预期——希望得到快速、明确的答案。
“然而,关于NgAgo的各种问题是无法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就能澄清的。”文章指出,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需要花费数周来准备、实施、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更别说那些进行可重复性研究的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报——这样的工作单调乏味,没有资金支持,还吃力不讨好。
文章表示,一篇论文发表出来,并不是科研过程的结束,而是开始。“当研究重复性时,需要花时间来做。就这篇有关NgAgo的论文而言,现在是时候了,数据已经说话了。”(赵竹青)
原标题:《自然》子刊发文确认:韩春雨NgAgo论文已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