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7日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77岁
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080家
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228家
79.4%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2018年较1990年下降79.4%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记者白剑峰)国家卫健委27日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我国妇幼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达到新水平。
《报告》指出,70年来,中国在保障妇幼健康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妇女儿童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得到了充分保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较1990年下降79.4%;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服务网络更加健全。逐步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80家,妇产医院807家,儿童医院228家,从业人员近64万人,年门诊量4亿人次,年住院1379万人次,床位33.8万张,各类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和儿科床位数持续增加,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主阵地更加稳固。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加强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努力为全体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连续的妇幼健康服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增强,妇幼健康主要服务指标和结果指标在城乡间、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
妇女儿童健康保障更加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将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和重点政策措施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妇幼健康投入保障,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了覆盖13.5亿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保基本、抓重点、广覆盖、兜底线的妇幼健康保障制度。
国家卫健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幼健康事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标志着我国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可及性达到新水平,妇幼健康工作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
推行母婴安全五项制度。通过全面落实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等5项制度,全力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