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更多人走进汉语世界(侨界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的“2022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颁奖典礼举办。“2022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从策划、组织到实施,全程历时4个月,来自26个国家76所华文学校的245名华文教师参与活动。经过组委会、专家导师以及评委的层层遴选,最终决选出了“金牌教师奖”“优秀教师奖”“单项奖”和“优秀组织奖”4个奖项。
一个平台,展示风采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探访唐人街”“华人集中生活的地方为什么叫‘唐人街’呢?”通过视频片段,石狮子、小笼包、中国结、糖葫芦、旗袍、龙……一系列中国元素被串联起来,一堂生动有趣的中国文化课出炉了。这是获得“金牌教师奖”的韩国小星星中文学校马菲老师的参赛视频。
“善于将以往的教学活动进行二次开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情,精美的课件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推动课程进展。此外,马老师还善于启发学生思考,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良好。”评委会的评语反映出了马菲的初衷。“我的学生大都是低龄小学生,课程必须内容丰富又深入浅出,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刚开始备课时,我做梦都在设计PPT和课堂小游戏。”马菲说,“此次参加‘风采秀’,我报名的课程视频是自己专门针对韩国华裔儿童设计的单韵母ü的总结复习课。顺利通过第一轮比赛后,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打磨。比赛的最后一轮是设计一节文化课,刚好用上了我们学校前段时间组织的参观仁川唐人街的活动素材。”
“怎比得老将军东挡西杀、南征北战,可算得盖世的忠良……”这段京剧《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唱词,成为“金牌教师奖”获得者、加拿大温哥华桃李中文学校李欢老师“风采秀”第三轮直播课的切入点。
“京剧文化功底深厚,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家欣赏京剧,给人以‘润物细无声’之感。李欢老师的教学设计详略得当、层层递进,注重学生观察力、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评委会的评语让李欢深受鼓舞。
“报名参赛时,我提交的视频是讲课文《将相和》。要在15分钟内讲解1600字的课文,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字词、句式、写作方法。对于海外华裔学生而言,这很有难度。但是,在家长和学生的全力配合下,我们很好地完成了这次视频课,顺利进入了下一轮比赛。”李欢说,“最后一轮比赛,文化课抽签,我抽到了《家庭音乐会》一课。我选择爷爷演唱的京剧片段作为详细讲解的中国文化元素,并把京剧《将相和》融入其中。就像我在视频课中总结的,我带着学生把《将相和》一课延展成一个系列,包括云游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中国馆学习‘君子如玉’、参加温哥华首届成语故事大赛、用故事山梳理故事结构、排练课本剧《渑池之会》、赏析京剧《将相和》之负荆请罪片段。通过沉浸式体验,多维度学习这篇课文。”
“推出‘全球华文教师授课风采秀’,一是希望优秀的华文教师在导师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完善教学技能,让他们好上加好;二是向世界各地的华文教育从业者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让好教师的经验得到广泛分享;三是希望为海外华文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老师们相互成就、共同提高;四是希望提高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特别是华文教师队伍的重视,使华校更愿意为教师培训进行投入,并以此催生老师们学习提高的内在动力。”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于晓介绍,“通过此次‘风采秀’,我们发现,海外华教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投入令人感动,而且其中卧虎藏龙,令人惊喜。”
机会难得,进阶提升
“参赛选手正式提交作品之前,我们安排了20节辅导课。选手们提交作品后,我们筛选出30位老师,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玉玲、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苏英霞和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主任陈昕3位导师分别带领10位老师组成3个战队,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与展示。”于晓说,“参赛老师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意大利孟子中文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我们学校共有19位老师参赛。动员老师们参赛时,我反复强调,入不入选不是最重要的,参与过程中不断练习本身就是提升。”校长解颖说,“因为时差等原因,有些老师没办法观看活动提供的培训课程,我就自己学习,然后再把学习到的知识传递给老师。报名初期,每位老师上课我都会去录像,最终筛选出19位老师参赛。”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澳大利亚新金山文化学校此次也有十几位老师参赛,校长朱虹说:“虽然我们学校每年都有集体教研活动,但是像‘风采秀’这样有专家指导和点评的机会很难得。所以,我们积极动员老师报名参加这次活动,而且,我们侧重于推荐中青年老师。比赛结束后,参赛老师都感慨,这次参赛太值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再有机会,他们一定抢着报名。”
马菲一看到“风采秀”的海报就被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提高自己教学质量、重新审视自己的好机会。人在同样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思维固化,产生倦怠情绪。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对自己是推动和促进,让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马菲说,“这个赛制特别吸引我。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能通过第一轮,就可以和那些平时只能仰望的专家们交流了。后来,我进入陈昕导师的战队。她特别专业,而且非常有耐心。我们一组10个人,老师都是下班后再来辅导我们,再加上有时差,老师需要工作到很晚。但是,完全看不出老师的疲倦,她总是热情亲切地和我们探讨如何改进。这次‘风采秀’的整个流程都非常用心,我收获很大。”
“我的导师是杨玉玲教授。在语言教学板块,她指点我要精讲多练,一节课要有起承转合,学会把语言知识点镶嵌到‘故事山’结构中。这次比赛,从初赛到决赛,从语言点教学到文化教学,我尝试了多元立体的创新性教学法来讲《将相和》,受益匪浅。”李欢说。
再次出发,砥砺前行
密闭鱼缸中有条小鱼,它不断用头撞鱼缸,先是撞出了一个缺口,最终冲出了鱼缸……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几张形象的小图片,一段不到5分钟的视频,就是一集讲述如何区分“巳已己”三个字的“球球学中文”小视频。这是“视频制作单项奖”获得者、德国华达中文学校贾佳老师的作品。
“这个视频目前更新到19集。我把第一集《区分巳已己》和第三集《数字大家庭》联合做了一个视频,加上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参加了这次‘风采秀’。”贾佳说,“这个视频是我和女儿一起做的,视频中的很多图片都是女儿自己画的。最开始,我就是想激发一下孩子学中文的兴趣。视频完成后,我放到了Youtube上,没想到获得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他们鼓励我继续做下去。这次获奖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鼓励。”
对华文教育的热爱是众多海外华教老师的共同特点。作为华教领域的新手,李欢在过去大半年时间里,不断参加相关培训。“我克服时差困难,到处追课甚至蹭课,记了一大堆笔记,学完马上用,每周给孩子们上完课还会写长长的复盘笔记。让我欣慰的是,在我的‘花式’教学下,孩子们的进步显而易见。”李欢说,“海外华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次我能获奖,源于家长和老师们多年的付出,我其实只是接力赛中的最后一棒。华教老师对华教事业拥有热爱、执着和情怀,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交流、鼓励与专业支持。作为一名华教老师,我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我仍然每天都在追课,力求活学活用。我还尝试运用AI技术和华文融媒词典等,准备推出特色课程,比如《如果国宝会说话》《跟着唐诗学写作》《好有趣的四大名著》等。让华教事业蓬勃发展,是每个华教人的心愿。路遥且长,我愿意和学生一同在教与学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华文教师是连接中国文化和海外文化的桥梁,是跨文化交流使者。很多人认为我们教的东西非常简单,好像会说汉语的人都能教,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如何准确把握简单语言的语法特征、文化特点,然后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愿意主动走入汉语世界、走进中国文化?这需要华文教师调动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经验、智慧和耐心。我的一位恩师曾经说过,当老师是良心活儿。这些年,我一直要求自己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去上。‘华文教师’这四个字对我而言,既是压力也是荣耀。”马菲说。
“我们会把‘风采秀’的优胜者放入专家库,将来可以参加我们培训海外教师的项目。我们也看到了海外华教的需求和现状,将来可以更加精准地改进我们的教学项目。当然,此次活动的参与度还是不够广,希望将来我们能策划出更好的活动,让更多高手老师展示风采。”于晓说,“对于海外华教而言,师资始终是痛点。华教基金会依然会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把教师培训作为重点,另一方面也会努力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希望能展示更多好老师的风采,推动华教事业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