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好莱坞来说,北美本土市场是依然毫无惊喜的一年。截止11月29日,上映电影636部,累计票房98.04亿美元。排在票房榜首,制作预算1.5亿美元的《侏罗纪世界》北美票房6.52亿美元,在全球卖了16.69亿美元。不出意外,到年底,全年票房累计不超过110亿美元,和五六年前甚至十多年前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Part A 出口电影类型单调、多年如一,开始遭遇创新危机
然后在它最大,也是近年来变得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好莱坞开始遭遇溃败。截止11月29日,全国票房393.72亿,51部进口片累计157.68亿(其中美国电影39部,票房143亿,占进口片的90.7%。也就是说,进口片基本等同于“好莱坞电影”),占比下滑至40.05%(其中好莱坞电影占比36.32%),这是十多年来最低的份额。
年末一个月,还有《怦然星动》、《儿从天降》、《消失的爱人》、《师父》、《寻龙诀》、《万万没想到》、《老炮儿》、《恶棍天使》、《绝地逃亡》(合拍,中方主控)、《唐人街探案》等很多热门国产片上映,而进口片只剩下《海绵宝宝》、《极盗者》、《急速风流》几部。所以,到年底,预估进口片的份额将进一步下跌。
中国电影翻盘,好莱坞电影退热
从上表左右对比进口片和国产片,同样排名的国产片票房基本都要比进口片票房高,在往年,情况可不是这样的。比如,今年排在票房榜前三名的《捉妖记》胜过《速度与激情7》,《港囧》胜过《复仇者联盟2》,《夏洛特烦恼》胜过《侏罗纪世界》。
而往年倍受欢迎,基本来一部大卖一部的好莱坞动画今年也不再那么风光,知名度极高的《小黄人》和《超能陆战队》在票房上被国产动画《大圣归来》远远甩开。而在北美分别卖了1.77亿美元、1.67亿美元、1.01亿美元的《疯狂外星人》、《精灵旅社2》、《史努比》,在中国的票房也不甚理想,前两者不及《熊出没2》,后者赶不上《喜羊羊与灰太狼7》。
还有一个和往年大不同的现象,现在的进口片在国内也能卖出极少的票房。今年票房在1亿以下的进口片就有18部,比如大明星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破坏者》,约翰尼-德普主演的《贵族大盗》,票房都只有2000多万。要知道,这年头,像《三只小猪与神灯》、《龙在哪里》、《谍-莲花》这样不知名的国产片都能卖2000多万。即使是全球知名的超级IP《饥饿游戏》续作,在同档期对观众的吸引力还远不如来自台湾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
有人可能要说,国产片票房占比高,还不是因为有进口配额限制,有国产片保护月。中国确实有对进口片的限制,分账大片34部配额,然后还有一些批片的配额,一年下来五六十部。而中国每年上映的电影也就360部左右,进口片占比17%上下,其实也不少。只是这些进口片很“偏食”,基本都是美国电影。
今年,北美票房前30的电影,除了尺度太大没法过审的《五十度灰》、《疯狂的麦克斯》、《泰迪熊2》,本土喜剧《完美音调2》、《女间谍》、《生活残骸》、《狱前教育》,以及音乐传记片《冲出康普顿》(可能好莱坞的大佬们认为,本土喜剧、传记片在中国不会受欢迎,所以不占用出口配额),剩下的所有科幻、动作、动画类型都出口到了中国。
好莱坞遭遇创新匮乏,国产类型片崛起
可是,中国观众现在最买账的是喜剧、青春、爱情、真人秀衍生类电影,这正好是好莱坞出口不到的。而好莱坞最擅长,并年年如一往外输送的科幻、奇幻、动作、动画类电影,中国电影人现在也开始做得有模有样,比如《捉妖记》、《九层妖塔》、《战狼》、《大圣归来》。或许,好莱坞要开始为其看起来有些“偷懒”的类型单一和创新匮乏苦恼了。
再说一直以来被观众提及,但官方从未承认过的“国产片保护月”。对比上表中好莱坞电影的北美档期和中国档期,也并不是所有电影都被延后了很久(牵扯到海外营销等,两个月时间差在世界范围内都属正常),甚至有些电影是同步上映。好莱坞电影要在内地定档确实不能自主,得听相关部门的安排,肯定对票房收入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不是绝对的。一部电影是否能卖,档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电影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
如果2017年中国对美国电影全面开放,除了旷日持久的续集、翻拍、超级英雄电影,好莱坞又能给中国输出些什么来赢得观众呢?中国观众的口味变化是极快的,从目前来看,新鲜或有情感共鸣的东西能吸引他们,今年几部非美国电影《哆啦A梦》、《小王子》、《我的个神啊》、《帕丁顿熊》卖得不错也可以作为一个侧证。
Part B 合拍片求大、无成果,被指对合作者缺尊重
出口电影成绩不理想,那美国人最早介入,并一直以来在努力的合拍片呢?答案是,同样不理想。
长得像合拍电影的《横冲直撞好莱坞》其实是光线投资的,只是请了好莱坞的导演和团队。《坚不可摧》有华谊的投资,但纯粹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没中国电影人啥事,票房也只有3678万。《新娘大作战》看起来像《结婚大作战》,但也只是全中国阵容的翻拍。
唯一有合拍基因,号称2014年最大投资合拍片的《最后的战争》(又名《绝命逃亡》),请了尼古拉斯-凯奇、海登-克里斯滕森、刘亦菲、安志杰等主演,前后跳了两次档,最终票房2400多万。据出品人云南电影集团总裁张伦透露,该片净亏超过1亿。
中美合拍一直喜欢大片。除了此前宣布过很多但大多流产的,未来还有《蒸发太平洋》、《龙之战争》、《虎影侠》、《西游记》、《藏地密码》、《飞虎月亮花》、《末代太后》、《成吉思汗》、《双刃》、《面纱》等新项目,个个听起来都是大制作。
倒不如后来居上的韩国。这两三年,已经有《分手合约》、《大明猩》、《我的早更女友》、《重返20岁》、《第三种爱情》、《我是证人》、《坏蛋必须死》、《情敌蜜月》、《超级快递》、《无神》等电影上映或待映。其模式基本是韩国导演执导,中韩演员主演,翻拍韩国电影,或者讲中国故事。其次是中法合拍,已经有《夜莺》、《狼图腾》、《玩命速递4》等作品。
为什么好莱坞和中国合拍不起来?先来看看和美国人打过交道的华语电影人是怎么说的?
更早前,刘德华、甄子丹、周润发、李秉宪、《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主演戴夫- 帕特尔、哈里-贝瑞等都表达过好莱坞有种族歧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辨驳的事实。今年,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娜堡传播与新闻学院( Media, Diversity & Social Change Initiative)发布了题为《700部大众电影中的不平等现象》的报告,用数据证明好莱坞存在的性别、种族、民族歧视。
该报告的研究者之一,斯塔西-L-史密斯(Stacy L. Smith)还提出了“流行病”概念,意指好莱坞电影缺乏多样性。众所周知的是,好莱坞每年最卖座的几十部电影基本由前八大公司制作、发行,为了保住每年的票房数字,这些公司各个部门的项目负责人要极尽一切办法保证一部大片安全、拥有更多观众。而这一主要需求很多时候和大胆创新是相悖的,从而导致大片的创意欠缺,时间久了,自然会引发审美疲劳。
一些有个性的导演,从来都是和好莱坞大制片厂体制割裂的,比如伍迪-艾伦、昆丁-塔伦蒂诺。就连曾经勇闯好莱坞的法国商业片导演吕克-贝松都炮轰过好莱坞的电影体系没有自由,拍不出导演真正想拍的片子。处在体制内,拍过《星球大战》系列,并一手创办顶尖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乔治-卢卡斯现在都十分看不惯好莱坞,他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对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表达不满。“(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像马戏团,故事毫无深度可言。”
结语:
好莱坞以其成熟的电影工业扬名世界,并借电影一直在对外输出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成熟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对于中国,或者全球其他的国家的电影人来说,有太多要向好莱坞学习的东西。但备受尊重的好莱坞电影界的老板、电影人们,也应该开始思量,在快速变化的未来,还如何继续赢得全球,尤其是中国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