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前6季,畅想后两季
对于《权力的游戏》的追剧粉来说,每一年都是从4月开始的。4月的期待,5月的狂欢,6月的惊讶连连,直到7月的怅然和新一轮期待。第六季大结局刚刚播完不久,观众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编剧在这一集发的便当,够我未来吃一年了”。
“领便当”的典故来自周星驰的电影《喜剧之王》,星爷扮演的小演员想施展自己的表演梦想却总是演路人甲乙丙,然后就被一盒便当打发了。之后,“便当”就代指演员的遣散费。如果一个角色在剧里死掉了,那么这个演员就可以领到遣散费了,所以当有角色被杀死的时候,我们也会说他领了便当。
剧集《权力的游戏》背景宏大,人物庞杂,又经常出现打打杀杀,所以有人领便当也是自然。但对于早已习惯了“主角不死原则”的观众来说,这部剧则显得尤为揪心——你刚刚对某个人物产生感情、刚刚觉得他有可能就是主角的时候,往往就是他领便当的时候,比如奈德之死,比如血色婚礼,比如君临大爆炸……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嗜血的人?不是“疯王”,不是乔弗里,不是小剥皮,而是幕后默默冷笑的编剧大人们!也许最开始“突然发便当”的做法只是编剧、导演制造悬念感、维持观众好奇心的一种手段,但是故事已经发展了60集,“主要人物的意外之死”已经成为《权力的游戏》的重要风格。这种洗练的风格,非常适合整部剧的史诗气质,既强调了追求权力的残酷、表现了人性本质的阴暗,同时也彰显了命运的变化无常。
在《权力的游戏》中,编剧永远不会“为了发便当而发便当”,每一个角色的死亡都会在剧作上呈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的是在剧情上贡献斐然,或是照应前文的伏笔或是为还活着的主角增加动机,比如瑞肯之死。瑞肯在被营救的最后一刻惨死拉姆斯·波顿的箭下,一方面是为了刺激雪诺意气用事,使私生子之战成为该剧开播以来最为宏大和惨烈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应之前珊莎对拉姆斯的预言,她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她也是真心在为雪诺出谋划策,使一直备受争议的珊莎还保留着那么一点被洗白的可能。有的是在刻画人物上功勋卓著,无论是杀人者还是被害人,都能够在鲜血淋漓的现场展现最丰富的性格,给观众最大程度的情感刺激。比如珊莎报复拉姆斯·波顿,生性残忍无情的小剥皮最后被自己饲养的恶犬咬死,既激发了观众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正义感,同时也以冷峻的笔调描绘了狼家长女的成长轨迹——她早已不是那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女孩了,她的决心、力量以及那一抹经历迫害后的残酷,都预示她将成为未来权力争夺战中的重要人物。
最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的游戏》中的死亡段落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注重细节,从配乐的选择到布光的设计,无不是为了凸显人物、烘托场景服务的。主创在“死亡之美”上的用心使这部“神剧”早已超出了商业剧集的水平,甚至具有了艺术电影的光辉。第六季中,个人最喜欢的一次“便当”既不是囧雪的众叛亲离,也不是阿多的英勇就义,甚至不是二丫艾丽娅的回归复仇,而是年幼的国王托曼之死。他单纯善良识大局,但是身处在“铁腕”的兰尼斯特家族,他的种种符合年龄的优点却让他被扣上了“懦弱”的帽子。最后,托曼毅然地终身一跃,拜拉席恩最后一任合法的国王死于自己的道德感。
《权力的游戏》不愧为世界上最火的“便当剧”,它把“发便当”变成了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