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奇幻空间》给出的答案是:自信是讲好故事的前提。
“《疯狂动物城》《你的名字》是非常优秀的动画片,但是中国动漫不能完全把日本和美国的动漫当作标杆,我们应该看得更远。相对于日本动漫,我们应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成熟的人生观;相对于美国动漫,我们应该更具有东方的情怀和道德伦理,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丁亮表示,他们始终关注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熊出没》也始终坚持中国民俗风格,强调中国元素,在《熊出没·奇幻空间》的剧情中,还融入了很多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包括令孩子们负担沉重的教育、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冲突等等。
这种现实焦点问题的再现和反思,对影片的信息量、话题性和整体格局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接地气”的效果是明显的:不同于以往固定的“大手拉小手”亲子观众,《熊出没·奇幻空间》的观众群体扩大到了青年、白领等成年人群。该片在五大购票平台的口碑评分达9.1,在春节档国产电影中排名第一,而豆瓣、时光网两大影迷平台也给出6.6的评分,高于去年的国产动画票房冠军《大鱼海棠》。
专注细节
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要有好的立意和对现实的思考,还需要有对细节的精细打磨。
丁亮告诉记者,这个故事很多年前就有了,但由于场景宏大、技术等问题一直没有筹拍。然而,丁亮和其团队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积累和挖掘,曾数次奔赴东北原始森林考察,那里的一草一木和人物在影片中都有体现:可爱的猴头菇精灵、莲花灯和被砍掉的竹子、以鄂温克族为原型的鹿族女孩纳雅等中国元素、本土文化得到了美好的展现。
而为了让影片中鹿的形象更加逼真,创作团队还专门组织到中国麋鹿之乡——江苏大丰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研究鹿在自然中的真实形态。
影片中甚至出现了名叫薛定谔的猫——这只反派男孩童年时期的猫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死去,却仍然活在奇幻世界中,引导他回归善意和温情,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这个元素看似不经意,却是对现实选择的一种折射,是主创团队在影片立意和深度上的一次小尝试,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反思。
“虽然近两年国产动画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但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仍然处于‘少年时代’。长远来看,一方面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不能停步,创作团队要不断向外国学习,但又不能盲目,需要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并将工匠精神贯注于作品创作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与动画学院院长王效杰说,在此层面上,《熊出没》系列电影无疑做到了。
精雕细琢
“太美了,太可爱了!”当毛茸茸的猴头菇精灵和蝴蝶翩翩起舞时,影厅中的小观众们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想要触摸;影片最后万鹿奔腾的壮观景象更是美轮美奂,令人赞叹。《熊出没·奇幻空间》此次的特效技术和画面表现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技术长久以来都是国产动画的一个短板,2015年暑期档的《大圣归来》在技术上的显著提升,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国产动画的期待。事实上,技术的创新提升一直是《熊出没》主创团队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在森林、水等场景的处理上,为了符合自然规律,许多制作人员甚至专门将鱼缸搬来办公室养鱼和水草,随时打光观察光影和水生物的运动规律。
“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加快缩短与美国动画的差距。”丁亮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三维动画技术突飞猛进,而当时日本动漫还是以二维动画为主要手段,《熊出没》主创团队就瞄准三维动画这一领域精耕细作。创作团队除了引进国外顶尖动画制作软件,还注重自主的动画软件开发,努力用欧美技术讲好中国的原创故事。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数仅实现微增3.29%,而动画片市场则从2015年的45亿元人民币猛增至到2016年的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176%,这对中国动画产业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机遇面前,动画创作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稳扎稳打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和“吃老本”,坚持立足国情、挖掘本土文化精神内核,才能实现“全面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