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医疗业绩颓势明显,重营销轻研发产品频翻车,重金收购商誉激增
若三家公司未来无法为稳健医疗获取有效的增益,一旦出现亏损,这高悬的商誉恐怕也会面临减值。
图/网络
在稳健医疗发布的前三季度报告中显示,其业绩有所增长,但是在去年的业绩却下滑严重,明显颓势尽显,业务发展来看也是下降不少。
(资料图)
除此之外,公司的成本和各项费用支出也大幅增加,除了侵蚀利润空间外,还有明显的重营销轻研发之势,或许也是因此导致稳健医疗在产品质量上频繁翻车的原因。
在业绩颓势之下,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大手笔收购了三家公司,来弥补自身业务发展上的不足,但也使得商誉激增,但以近乎一年半的利润来换取三家公司,也不知值不值得。
【业绩颓势明显,业务发展遇瓶颈】
10月25日,稳健医疗发布了今年的三季度报告。
据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42亿元,同比增长31.31%;归母净利润为12.50亿元,同比增长13.25%。
其中,单三季度的营业为24.84亿元,同比增长41.15%;归母净利润为3.57亿元,同比增长4.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28亿元,同比仅增长2.08%。
整体来说,稳健医疗的业绩是上涨的。
但往前来看,其在去年的营收为80.37亿元,同比下降35.87%;归母净利润12.39亿元,同比减少67.48%。
也就是说,稳健医疗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上涨表现是基于去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基础上体现的。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的两大业务分别是医疗业务和健康消费品业务,其中医疗业务实现营收为48.3亿元,同比增长56.8%;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实现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1.6%,毛利率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别看这两项业务在今年的发展看起来不错,但其实并非如此。
在2020年时,公司的医用耗材业务收入高达86.8亿元,同比增长616.3%;健康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也高达35亿元。
但2020年的高峰过后,稳健医疗的业绩开始急转直下,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87%到80.37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骤降67.48%。
其中,医用耗材板块的收入直接腰斩,而健康生活消费品板块的增速也逐渐放缓,从2019年的26.17%下降至如今的1.6%,这下滑程度肉眼可见,且这项业务的毛利率也有所下滑。
总体看来,稳健医疗近几年的业绩表现颓势明显,除此之外,稳健医疗在营销上的支出也值得关注。
【重营销轻研发,产品质量频翻车】
近几年,稳健医疗的支出方面一直在上涨。
首先,三季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成本为39.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34%,相比76.42亿元的营收。其营业成本就占了营收的一半体量。
营业成本的增长自然会侵蚀利润空间,同时稳健医疗的各项费用支出增长也不少。
其中,公司的管理费用为4.7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3亿元,这项费用翻了一倍以上,而稳健医疗对此的解释为:主要系股权激励费用所致。
研发费用从2.72亿元增长至3.74亿元,同比上升了37.85%。
不过相比以上两项来说,公司的销售费用才是大头,从去年同期的12.37亿元增长至如今的14亿元,增幅为13.18%。
值得一提的是,稳健医疗在2019年时的销售费用为13.56亿元,近三年时间就攀升至去年末的19.89亿元,累计增长46.68%。
相比动辄十几亿的销售费用来说,其研发费用的几亿支出完全不一个量级,明显的重营销轻研发。
而在营销费用中,广告与市场宣传费占比常年处于高位,可惜的是,如此高的推广成本却并未得到同等的宣传效果,反而翻车不断。
其中,作为核心品牌的全棉时代在2021年初曾因广告中疑似含有“歧视女性”“故意丑化女性”的内容被网友声讨,虽然公司发布了道歉声明,但网友并不买账,由此使得品牌形象蒙上阴影。
或许由于公司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全棉时代的产品也多次被抽检不合格。
比如2018年时被抽检出产后纱布产品收腹带纤维含量不合格;2019年被检测出全棉防雾霾口罩产品的防护效果不合格;2020被检测出一款幼儿被芯PH值不合格。
很明显,轻研发带来的问题直接被体现在了产品上。
【豪掷“千金”收购,商誉激增】
在主营业务乏力的情况下,稳健医疗或许是为了寻找新增长,在前段时间不断“买买买”。
今年上半年,稳健医疗在3个月内豪掷18.3亿元收购了三家公司,分别为国内高端敷料龙头隆泰医疗55%股权、湖南平安医械68.7%的股权、桂林紫竹乳胶制品有限公司100%股权。
以上三家公司在三季报中都有并表,而根据财报显示,三家并购的子公司在并表日至报告期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的营业收入合计为3.98亿元。
对于这三次收购,稳健医疗认为,隆泰医疗的高端敷料在美国市场比较强,与自家公司有一定互补性;平安医械主要渠道和产品市占率集中在湖南,可以帮稳健医疗提升湖南市场的渗透率;桂林乳胶将填补稳健医疗对于乳胶产品的空白,且医用乳胶外科手套覆盖广,有巨大协同性。
不过,先不论这三家公司为稳健医疗能不能带来好处,仅这三次的收购所形成的商誉,在三季度末就高达9.91亿,以19亿的代价买回来接近10亿的商誉。
要知道,在2022年一季度时,稳健医疗商誉为0元,到了二季度直接升至5.89亿元,也就是说公司在半年内的时间里商誉激增近十亿。
若三家公司未来无法为稳健医疗获取有效的增益,一旦出现亏损,这高悬的商誉恐怕也会面临减值。
值得一提的是,隆泰医疗在被收购时提及了竞业协议,其中提到:交易方及核心团队人员未经稳健医疗书面允许,不得在与稳健医疗及其子公司、隆泰医疗及其子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任何企业任职、持股及担任顾问等。
但实际交易对方保留的业务公司“康力迪”与稳健医疗收购的隆泰医疗“高端伤口敷料”业务有所重叠,产品雷同,依旧存在竞争关系。
有媒体分析称:交易对手将隆泰医疗的部分股权高溢价转让给稳健医疗后,自己仍有业务与隆泰医疗形成竞争关系,稳健医疗也并未因此次收购而减轻市场压力。
除了商誉高悬外,稳健医疗豪掷的18.3亿元亿元并不是小数目,远远超过了其去年末12.39亿元的净利润,近乎相当于其用了一年半的利润来拿下这三家公司,但是这三家公司是否能带来与其期望相等的价值,恐怕还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