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影 >

金庸剧又翻拍,但上一部金庸电影还是1994年的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1-03 18:35:17

日前,电视剧《金庸武侠世界之东邪西毒》曝出开机照,再次引发大众对金庸作品的讨论。据悉,该剧主要围绕《射雕英雄传》故事展开,也被网友称为新版“射雕”。截至目前,“射雕”已经有7个版本翻拍,最近的一个版本还是2017年版。相比之下,金庸电影翻拍远不及电视剧热闹,据资料显示,金庸小说电影改编止于1994年,距今已20余年之久。

“金庸展”中的影视改编相关展品


【资料图】

这不免令人好奇,金庸剧、金庸电影拍摄为何冷热不均?金庸电影翻拍一定要“魔改”吗?

“射雕”还没写完,就有电影改编

正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展出的“金庸展·上海站”里,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影视展区。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的金庸影视剧的展示墙;罕见的张国荣、翁静晶版《杨过与小龙女》电影剧照;复刻的古天乐版《神雕侠侣》里的“雕兄”;《天龙八部》里的巨型“珍珑棋局”装置等都令人眼前一亮。

“雕兄”

珍珑棋局

据统计,过去数十年里,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已超过四十部,电视剧则超过六十部。尽管数量上不及后者,但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是远早于电视剧改编的。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介绍,上世纪50年代金庸小说问世不久,香港电影公司就敏锐意识到金庸小说具有改编成电影并引起观影热潮的市场号召力。1958年至1959年,香港峨嵋影片公司率先出品了上下两集《射雕英雄传》,由拍“黄飞鸿系列片”的著名导演胡鹏执导。由于当时金庸还没连载完,电影只拍了原著内容的前半部分。

金庸影视改编 (上海图书馆)

香港电影对金庸小说的改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黑白粤语片为主;第二阶段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彩色国语武侠片为主,以邵氏电影公司表现最为突出;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以港台大陆合拍电影为主,其中上世纪90年代出品的经典作品居多。

在“金庸展”中,张彻拍摄的《射雕英雄传续集》和《神雕侠侣》的电影海报颇为引人注目。当年,以《独臂刀》名震影坛的张彻在他执导的《射雕英雄传》《侠客行》《飞狐外传》《神雕侠侣》等多部影片中,贯彻了张氏武侠电影独有的“暴力美学”。以风格奇诡、浪漫奇情著称的楚原,也在电影《倚天屠龙记》中保存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徐克监制和执导的《笑傲江湖》系列电影开创了香港“新武侠电影”时代,恣意洒脱的人物状态、飞扬的想象力,对人物心理、情感的深入,和对武打效果、特技特效的注重等造就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符号。

张彻《神雕侠侣》海报

张彻《射雕英雄传续集》海报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上映的由许鞍华执导的合拍片《书剑恩仇录》,这也是内地拍摄的首部金庸武侠电影。该片主要由内地演员出演,张多福饰演陈家洛,上影演员剧团著名演员达式常饰演乾隆,霍青桐是《你好,李焕英》中饰演老年版李焕英的刘佳。影片拍摄周期长达三年,分上下两部上映,虽然票房不高,但片中的历史感、人文思考和壮阔景观都引发关注,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最得原著精髓的改编电影。

从一系列资料可见,金庸本人对改编持宽容态度。在“金庸展”中,有一本《峨嵋影片公司三周年纪念画册》(展签中有关该影片公司成立时间有误,应为1958年),当年正是在这本特刊上,金庸表达了他对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设想和期待,包括影片必须和中国人固有的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相符合;戒除色情描写;打斗不宜过于残酷、血淋淋;不宣扬迷信、恶有恶报;英雄可以死亡或不幸,但不使观众沮丧;避免“诲盗”暗示;颂扬爱情上的坚贞和真挚;主张人类平等、各种族之间和平相处等。以此标准来看,许鞍华的《书剑恩仇录》或许也是最符合金庸想法的改编。

《峨嵋影片公司三周年纪念画册》

刘春认为,金庸小说影视改编的核心问题是对金庸小说武侠世界侠义精神、江湖世道的理解和展现。因而,不同时期编导的关注点和艺术风格有所不同。早期粤语黑白片注重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语武侠片注重历史情怀、人物心理;上世纪90年代就对武打效果的视听呈现和人物的情感、精神困境着墨更多。

金庸电影票房和电视剧收视率普遍较高,根据金庸15部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截至目前已经有130余种,但近十年来,伴随着武侠电影本身所面临的创作低谷,金庸改编影视剧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颓势。

金庸小说拍电影,只能“魔改”?

“把短篇小说拉长很简单,但把长篇小说缩短就不简单了。”著名导演胡金铨和金庸是年轻时彼此了解的要好朋友,金庸让他拍《笑傲江湖》时,胡金铨说,“你的小说不可以拍成电影,有那么多事件发生,只会令剧情混乱。”后来,他和徐克一起拍摄《笑傲江湖》时,由于双方理念不合,胡金铨实际参与的并不多,在他看来,那部电影“只是决斗场面壮观,但究竟是讲什么的故事,谁也看不懂。”

相比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金庸小说改编电影似乎难逃“魔改”。观众耳熟能详的《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等影片或是大幅修改原著情节,或是做原著基础上的衍生;而像《东邪西毒》《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几乎只从原著借了个名字。

《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上影集团)

“由于金庸小说多以报纸连载方式完成,人物众多、故事叙述多线交织、结构蔓延,他的长篇小说更适合电视剧改编,短短一部电影很难涵盖这样大的体量,因而必须对故事情节有所取舍。”刘春认为,电影编导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故事戏剧性和人物性格张力,往往会从原著中截取、拼贴故事情节,由于金庸小说本身内容丰富,哪怕是次要角色都有可挖掘的传奇经历,也为带有后现代解构色彩的颠覆性改编留下艺术空间。

“我至今记得《东邪西毒》里,张曼玉演的角色倚在窗口说,‘在我最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如果时间能回头该多好’。”80后金庸迷风小雅最喜欢的《射雕英雄传》电视剧改编是2017版,因为它最为还原,尤其黄蓉出场时复刻了原著里白衣飘飘、金环束发的装扮,郭靖和黄蓉的感情线节奏也最好,但说起电影版改编,她最为欣赏却是几乎另起炉灶的《东邪西毒》。“尽管台词、情节几乎原创,但是王家卫把金庸小说的意境表现出来了。对于电影来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更愿意去看一个新故事。”

也有观众更倾向于改编剧情的完整性。“金庸这个名字本身就足以吸引我走入影院。”00后金庸迷洪新阳认为,好的金庸电影翻拍在内容上也应该尽量还原。“《射雕英雄传》只拍成一部电影,我会担心剧情不完整、人物刻画不细腻,如果能拍成系列片,哪怕欣赏它会占用我更多时间和精力也能接受。改编不能为了效率、精简,而失去了作品本身的丰富性。”

“我可以理解电影受限于长度而改编剧情,但如果因此导致人设前后矛盾、行为错乱,就未免令人不快了。”90后金庸迷王泽霖认为,如果编剧笔力深厚可以做衍生发挥,但大部分还是“述而不作”的好。“金庸小说仿佛真实地发生于一个平行世界,改编也应该本着严谨的态度,不要出现穿越时代的物品、台词或是打破第四面墙的行为,无中生有、自行解构或调侃原著精神内核的改编同样让人反感。”

影视拍摄为何冷热不均?

此次“金庸展”中仅包括了部分港版影视剧资料,而没有纳入大陆拍摄版本,尤其是在90后、00后中接受度颇高的张纪中版,也被称为央视版。

2000年,央视版《笑傲江湖》的拍摄播出引发高度关注,并由此掀开大陆电视人改编金庸小说的崭新一页。各大影视公司如华策、唐人、华夏视听等纷纷开启金庸小说电视剧改编之路,最新开机的一版“射雕”则由耀客传媒出品。而截至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独立拍摄过大银幕上映的金庸电影。

刘春介绍,近年来金庸小说电影翻拍较少,和武侠片总体发展低谷有关。尽管前不久王晶推出网络电影《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但相比前作审美、制作大幅降级,被网友痛批。在她看来,同样是魔改,徐克等导演的新武侠剧无论“形”如何改动,“神”依然保留了原著主旨,而这些近作的魔改则形神尽失,虽然借助数字化手段还原了原著中的一些想象力奇谲的武功和场面,但过于强调视听奇观,任意删改剧情、过分增强工业爱情桥段,缺乏原著的诗意、哲理、美感和深度,既无法唤起60后到80后观众的怀旧心理,也难以取得00后观众共鸣。

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金庸电视剧翻拍层出不穷,但受关注的也是金庸作品中较热的几部。问黄药师最爱妻子还是爱梅超风,令狐冲最爱任盈盈还是小师妹,杨过最爱小龙女还是郭芙,必然会有网友冲出来争辩几句,前不久播出的新版《飞狐外传》就相对冷清了许多,而《连城诀》的最近一次剧版翻拍还停留在2004年。00后金庸迷刘丰恺认为,尽管金庸也有《白马啸西风》《越女剑》等短篇小说,长度都适合电影拍摄,但这些短篇小说的受关注度远低于射雕三部曲,或许也使得它们难以被搬上大银幕。“但我期待它们能被拍成电影。”

《杨过与小龙女》(1983)电影剧照 翁静晶饰演小龙女,张国荣饰演杨过(上海图书馆)

“当下翻拍有两种选择,一是忠实原著,利用科技手段尽可能还原专著的奇绝想象,弥补早年翻拍剧的不足,同时在演员选择、服化道等方面尽量贴合当下观众审美,人物和剧情阐释尽可能引发当下观众共鸣;另一种是做出更多创新,比如可以融合喜剧、爱情、青春、玄幻等其他类型元素,也可以在故事和人物上另辟蹊径,但这种做法对编导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相当于隔着时空要与金庸对话,难度不小。”刘春认为,鉴于金庸长篇小说的体量,改编电影可以先从中短篇小说做起,也可以围绕长篇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做成系列电影。“中国电影一直期待做出类似漫威系列的‘电影宇宙’,金庸多部小说情节和人物都有联系,不失为一个可供发掘的宝藏。”

标签: 金庸剧又翻拍 但上一部金庸电影还是199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