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综合治理,让盗版电影没有生存土壤|人民锐见
(相关资料图)
盗版电影并牟利,是由来已久的顽瘴痼疾。今年春节档电影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旺盛的观影热情却让一些人动起歪心思,甚至出现一些影片“上映就被盗版”的困局。这不仅损害了电影制作方的权益,也扰乱了电影市场秩序,理应坚决打击、依法打击、从严打击。
打击盗版电影,首先要深挖盗版的黑灰产业链。当前,盗版电影产业已形成从偷拍盗摄影片资源到转卖分发、多次牟利的完整产业链,分工明确、隐蔽性强。随着自媒体等平台发展,一些博主或商家也打着“尝鲜观影”“共享资源”等旗号引流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版电影的滋生与泛滥。有利益驱动、有盈利模式,成为盗版电影黑灰产业链存在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源头盗片、中间分发、引流传播等全链条,进行“斩链”“断链”,才能让盗版没有生存的空间和土壤、让盗版电影得到根本遏制。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打击盗版是第一步,加强保护是更关键一步。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相关部门开展了多轮治理行动,先后公布了一批批典型案例,打击治理盗版黑灰产业取得了不小成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保护电影创作与发行的版权与产权,需要在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发力。特别是要把相关保护工作延伸到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等领域,加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倡导新媒体平台积极履行版权保护法律义务,合法使用电影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剪辑、传播相关电影作品。对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来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就能守住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不断织密保护网,为推出更多原创精品佳作持续保驾护航。
如果说前端院线的保护、传播平台的治理,形成了打击盗版、保护版权的一道防线,那么作为观众的每一个人则是维护电影生态的参与者、贡献者。影院屏幕是文艺作品的重要出口,放映的电影不是景点,拍照是不文明行为,盗摄涉嫌违法侵权。自觉对盗摄行为说“不”、对盗版电影说“不”应成为广大观众的共识并化作行动。共建观影环境,涵养观影文明,不妨从不拍不录做起。其实,认真享受电影带来的视听盛宴,是对电影人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对电影创作的支持、是对电影产业的呵护。
截至1月31日18时,中国电影2023年1月的总票房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创历年来1月票房最高纪录。这背后凝聚了观众对优质国产影视作品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期待强化综合治理,确保打击盗版的力度不减、保护版权的行动更实、文明观影的素养提升,共同助力中国电影朝着更好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