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内地明星 >

深度还原历史上的唐寅:《唐伯虎点秋香》是戏说,《桃花庵歌》才是正解-焦点关注

来源: 小话诗词 时间: 2022-12-10 09:00:44

我会……吹口琴,玩玉箫,泡泡妞,看小书,占卜星相观人眉宇,风流倜傥,窃玉偷香!

相信很多人对这段诙谐、戏谑、幽默的台词记忆犹新。没错,这段台词就出自周星驰领衔主演的喜剧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而说出这段话的人,正是电影中的唐伯虎。


(相关资料图)

在这部真正诠释无厘头又让人百看不厌的喜剧电影中,周星驰凭借夸张的表演,让影视作品中的唐伯虎成为经典的荧幕人物形象。《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故事也很简单,讲的就是唐伯虎对秋香一见钟情,深藏文与武的他为了追求美好爱情,巧妙为自己打造人设,经过一番浮夸的表演,并凭借一番努力和诚意,最终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此外,电影中还出现了许多的文言诗句,比如唐伯虎和对穿肠的华丽对诗,影片更是用对穿肠血气飙升的滑稽场面来酣畅淋漓地表现唐寅的机敏与才华,夸张的情节让人捧腹大笑。加上唐伯虎脱口而出的那首《桃花庵歌》,让影片在诠释无厘头喜剧的同时,也将唐伯虎的文学才华展现在荧幕上。

话说回来,其实《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唐伯虎这个人物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首《桃花庵歌》切切实实出自唐伯虎之手。历史上的唐伯虎本名唐寅,而且他的人生并不像电影中的那样潇洒自如、风流快活,甚至充满了坎坷与苦涩的滋味。

那么,真实的唐伯虎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诗》又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的呢?就让小话诗词借这篇文章,为您讲述一下唐伯虎与他的《桃花庵诗》吧。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故名唐寅。唐寅的绘画自成一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唐寅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唐寅自幼聪颖,博览群书,能诗擅画,十六岁时参加童生试,高中第一名案首。弘治十一年,唐寅参加应天府乡试,他的应试文章辞藻优雅,才情飞扬,主考官梁储对唐寅的文章大加赞赏,二十九岁的唐寅拔得头筹,史称唐解元。

经此一试,唐寅信心满满,他又风尘仆仆地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与之同船赶考的是江阴人徐经,两人一路同行,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徐经认为能否进入仕途,重要的是要赢得权贵的赏识,因此,整天奔走于豪门显贵之间。徐经和唐寅常常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受到其他应试者的妒恨,在朝廷其他大臣中也引起了非议。

这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只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程敏政认为这一定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因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嫉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给事中华昶给弘治皇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程敏政受贿把试题泄露给唐寅和徐经,并说程敏政早已内定了人选。

之后,又有一帮大臣联名上奏,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事件在应试考生中反响很大,使考生大失所望,对考试的公平性多有怨言,若不严加追查,很难平息事态。

弘治看后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李东阳复阅后才知被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事情水落石出之后,因华昶所奏不实,被调往南京太仆寺主簿。

唐寅因为缴纳了赎金,方才出狱,这一事件对他的打击很大。唐寅从应天府乡试第一的豪气干云,一下子坠入饱受牢狱之灾的痛苦的无底深渊。时间前后不到半年,一荣一辱,真可谓天壤之别,从此唐寅断绝了仕进之心。

因科场舞弊案,唐寅变得消沉,他要逃避现实,所以变得爱酒、爱月、爱花,尤酷爱桃花。唐寅不愿去阿谀奉承,醉卧花间才是他真性情的体现。“车尘马足”都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才与贫者结缘,才有闲情逸趣,显得自然、真实。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明·冯梦龙)。唐寅此时的人生际遇可谓是这两句诗的有力诠释者,因为,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他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不久也不幸夭折。

亲人接连病故,使唐寅一度意志消沉。他每天以酒为伴,醉生梦死,当时他住在苏州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画为生。他白天作画,晚上喝酒。后来唐寅邂逅了青楼女子沈九娘,两人志趣十分相投。

沈九娘端庄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艺过人。亲友之前一直在张罗给唐寅再娶妻室,但是唐寅都没有答应,直到邂逅沈九娘,唐寅尘封的情感世界才再一次起了波澜,见了九娘,唐寅心中挥之不去都是她的影子。

但这件事也让唐寅非常纠结。事实也朝着他担心的方向发展。唐寅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朋友鄙视他眷恋歌妓,连他的弟弟也与他断绝了来往。

后来,还是沈九娘给了他安慰和鼓励,经常在经济以及精神上援济他,使他潜心书画,为了让唐寅作画,沈九娘把自己的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寅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寅在沈九娘这里得到了久违的温暖。

明弘治十八年,在祝允明的安排下,由即将离任的苏州知府王鏊主持了唐寅与沈九娘的婚礼。那时,唐伯虎三十六岁,沈九娘三十一岁。婚后,沈九娘对唐寅十分关爱,体贴入微,成为唐寅的红颜知己。家里有了女主人的打理,也变得井井有条,唐寅又可以潜心自己的诗画创作了,可是唐寅久居闹市,嫌过于喧杂。

也就在这年的一天,唐寅来到城北桃花坞散步,看到这里有土山、池沼,风景不俗,且环境十分幽静,唐寅十分喜爱这块地方,决定在此筑室居住。

经过两年努力作画,唐寅才筹足了钱,建成了他的新居,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庵”,还写了这首有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来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贱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和九娘一起在桃花坞过着平静、闲适的生活,他为沈九娘作诗:“镜里形骸春去老,灯前夫妻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可见两人的恩爱生活。

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如《桃花坞》诗中的“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恰是对这种生活的写照。

明正德四年,苏州水灾,唐寅的卖画生涯愈发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都没有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沈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寅请来医生,经诊断确诊九娘已经病入膏肓。唐寅悲痛欲绝,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

明正德七年冬至前后,沈九娘病逝,唐寅就将她葬于桃花庵,人称“九娘坟”。后来的日子里,唐寅不再娶妻,一个人带着刚刚五岁的女儿桃笙,过着艰难的生活。桃笙是唐伯虎和沈九娘唯一的女儿,她的名字,也取自桃花坞。

唐寅对沈九娘的真挚感情也可能就成为民间流传《三笑姻缘》的蓝本。据说,唐寅画的美人,大都是从沈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唐寅笔下的仕女,有的娇容万分,有的粉面含羞略带桃花蕊,有的莲步轻摆婀娜似嫦娥。现在只有通过一幅幅画卷,略感一下沈九娘的几分风采。

明正德九年,江西宁王朱宸濠突派人来吴地征聘贤豪名士,此时四十五岁的唐寅也想从失去沈九娘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抱着能实现理想的美好愿望乘船去南昌,得到宁王的热情款待。可是不久唐寅发现宁王外强中干,横行乡里,又有密谋造反的迹象,才知自己陷于虎穴狼窝,却又不敢提出辞呈,只好装疯卖傻。最后,宁王也觉得唐寅徒有其名,于是将他遣返。

唐寅返回苏州,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两年后,唐寅看透人生,笃信佛法,于是皈依佛门,号六如居士。六如出自《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桃花坞是唐寅暂时逃离社会现实,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诗意栖居地。由于年岁渐老,唐寅不能持续进行绘画创作,且画也卖不出去。期间,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接济唐寅,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唯一的精神安慰。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曲折的人生履历,使唐寅日渐心灰意冷,他叹息人生如梦,时常陷入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之中。

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在贫困潦倒中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四岁。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生前挚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唐寅的墓碑上。

纵观唐寅的一生,他的人生际遇、情感体验、心路历程,在《桃花庵歌》这首诗中,都或多或少地寄寓其中,这首诗中隐喻了诗人的生活情况、人生感悟和思想变化。正因为如此,这首《桃花庵歌》至今仍被人们传唱不已,诗中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唐寅晚年贫病交加,生活潦倒,虽然“我笑别人看不穿”,但酒醒时分也不免自怨自艾,他自号“六如”,希望从佛理中寻求心灵抚慰,诗中“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就渗透了佛家四大皆空的观念。

《桃花庵歌》中“桃花仙人”逍遥自在的生活是以唐寅坎坷一生为背景的,他的“看穿”是无奈的“看穿”,那看似飘逸洒脱的诗句下却隐藏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唐寅以花为友,豪饮长醉,为孤傲本真的心灵披上了一件磊落不羁、似真亦幻的风流外衣。他率真颖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通过花鹤琴笛等一般象征寄托物和放旷的言行、风流的外表曲折地反映在其诗歌中。

《桃花庵歌》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唐寅诗画得力之处正在于此,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诗歌的前四句仿佛一幅“春日桃花图”,这幅图画把诗人的生活场景一帧帧地展示给读者,不停出现的桃花,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一片绚烂的桃花世界。

《桃花庵歌》前四句是叙事,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真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接着的四句描述了诗人与花为邻、以酒为友的生活,无论酒醒酒醉,始终不离开桃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时光流转、花开花落而初衷不改,这种对花与酒的执着正是对生命极度珍视的表现。

再往下的四句,表现了唐寅傲视不俗的个性,但是诗人自己悠闲的生活与之相比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与那些卑躬屈膝的相比自己是多么的自由自在,这表现了唐寅对待生活的超脱和释然。

接下来的四句是议论,通过比较富贵和贫穷优缺点,深刻地揭示贫与富的辩证关系:表面上看富贵和贫穷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实际上富者车马劳顿,不如贫者悠闲自得,如果以车马劳顿的富贵来换取贫者的闲适自在,诗人认为是不可取的。

唐寅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写照。

这种蔑视功名富贵的价值观在人人追求富贵的年代无异于石破天惊,体现了唐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是对人生的睿智选择,与富贵相连的必然是劳顿,钱可以买来享受却买不来闲适、诗意的人生,尽管贫穷却不失人生的乐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生活缩影与人生写照。

唐寅在桃花坞过着一种闲居和隐逸的生活,一个酒壶,一片桃花,一个诗人,逍遥自在。在世俗眼里,他们可能认为唐寅太疯癫、不合时宜,而唐寅却笑着说:世人都不能看破俗套、都不能看透世事;那些显赫一时的五陵豪杰之墓,最后都变成了农田;世事沧海桑田,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的。

唐寅自小苦读儒家经典,渴望考取功名,所以其思想中有很深的儒家思想的印记,但他毕竟生于商贾之家,参加科考也是为了扬名显亲,这和儒家所秉承的“兼济天下”的人生追求是有区别的。

唐寅一生坎坷,晚景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有人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只言片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他生前散轶的近百首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

著名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寅诗文的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也是读者能够从一首完整的《桃花庵歌》中去了解唐寅与桃花坞的不解之缘,体会唐寅的内心世界。

唐寅才华过人,少年得志,却惨遭仕途重创和家庭变故,于是绝意仕途,在科考路途走不通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位具有独特性格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到了人生经历的影响。

唐寅的《桃花庵歌》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生经历和思想,他以花为友,豪饮长醉,为孤傲本真的心灵披上了一件磊落不羁、似真亦幻的风流外衣。外衣之下,是唐寅率真旷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

纵观《桃花庵歌》,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有着近乎自说自话的口语表达,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含着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标签: 唐伯虎点秋香 功名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