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宇《01之上的风景》系列作品发布,探索数字与AI艺术发展-全球动态
近些年来AI艺术的风潮席卷全球,以至于在中国也刮起了不小的旋风。关于技术与人的关系,人的价值,技术可能的边界、人机创作的界限等等众多的问题,一时间甚嚣尘上。与此同时艺术是什么? 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再一次被热烈地讨论。
(资料图)
艺术家孙天宇用自己的数字艺术作品为我们开启了一场轻松而响亮的问答,答案就在作品与观者的交互之中。《01之上的风景》系列作品,是基于计算机01逻辑的一种直接绘画方式,是关于技术与未来的理念实验,按照艺术家孙天宇的自述:“技术做的事越来越难,那我们就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然后,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数码设备,直接用手指作画。他说:“如果现在是蒸汽机时代的初期,我想做的是学会开蒸汽船,而不是用手摇桨去追赶蒸汽船。触控屏有局限性,但也很直接。”此刻,他的掌上屏似乎更像伦勃朗的速写本,一刹点亮,充满光芒。
《初晴的海岛》一段来自海边风景的回忆。雨后天还未完全放晴,黑黑的小岛上飘来一片云,海水碧蓝如玉。
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8张作品来自《01之上的风景》系列创作。这也是自2020年1月以来,艺术家孙天宇的数字作品首次亮相。这一系列受到了AI艺术的反向启发——放弃工具属性,回到最简朴甚至原始的本能创作状态中。“像口渴了要喝水而不会想到人类饮品一般的去创作”。所有的起心动念轻松、简洁、自然,尽可能的放下所有的顾虑。
《黄昏时分》黄昏,水天近色,万籁无声。这平静像是节律,在叩着一个世界的门。
当我们主动选择回归自然,从零开始,让当代强大 AI 技术的辅助功能在创作活动中集体消失,躲在艺术作品背后那个“人” 才又一次变得依稀可见和真实。一股股源自成熟的头脑,丰盈的阅历,充满五彩缤纷却又在努力克制着的经验不断地涌现。就像是在表演一个从未上演过的魔术,令人目不转睛。我们盯着画作,看到的却是那个 “人”。大地和天空,凡人和神灵。这里是没有中心的四重奏。神灵不在凡人之上,天堂也不在人间之上;重要的是关系,契合,将世界视为一个具有可移动关系结构的思考方式。
《托斯卡纳的早餐》小河、石桥、阳光抚摸着树、清晨的云,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处被晨光唤醒的小风景。
孙天宇关于艺术边界的思考是多元和立体的,他所在的共鸣工作组携手北京鲁迅博物馆朝花夕、北京铭苑艺会,围绕“数字艺术与AI技术的价值”进行的系列当代艺术策划实践,邀请各个行业的专家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消费主义、环保、气候、可持续发展、后人类主义等议题,拓展了策展理念与艺术表达的可能性,以多元学科视角持续关注技术的发展与人文学科间的相互关系。旨在用艺术再次匹配人与社会的价值,并将这个过程视为寻找共鸣。
《雾与清晨》清晨的雾中,阳光撒在两棵无叶的冬树梢,远远的矗立的是老街尽头的牌楼。
艺术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与附加价值,合理地使用它们会使得原有的事物与众不同、脱颖而出。作为牢固共识的基础,共鸣已然开始。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触及艺术的本质,但是孙天宇用他的手指,蓬松的笔触将它的轮廓一点点勾勒出来。蓝天、白云、远山、森林、草木……和着变幻莫测的光线,像诗歌一样,又像母亲随性唱出的歌谣,哼唱出了人类最纯真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共通的。艺术引发的共鸣是一种美妙的体验。体验得以分享,美妙被传递。这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人所期望的。
后人类主义是抽象的,直到遇见孙天宇的作品,这些抽象的名词忽然有了具体的模样——它们是光线的自然流淌,色彩的碰撞,云朵的漂移,天空的变换等。艺术实践中灵感的去留,因为数字媒介的缘故不着痕迹。因为这“空”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孙天宇情感上的“实”,此次发布研讨会也会以这种“实”的方式进行跨学科视角的呈现,孙天宇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在脱离狭小视角的同时,不失去爱的能力,那才是真正的艺术。最终,作品整体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却又十分自然而然的创作状态。
01之上的风景
暨数字艺术&AI技术跨学科闭门论坛
在数字艺术与AI技术快速引爆的时段,跳出单一学科思维,邀请各跨学科、跨领域的中青年精英为嘉宾,以各自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具体工作为基础。以学科交互、跨界思考、互为镜鉴、取长补短、推进求知为原则。共同探讨科技与人、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展望。
嘉宾介绍
数学、哲学、医学、艺术、心理学、人机交互、AI软件应用、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有识之士们共同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分享。
时间:2022年11月30日
艺术家简介
孙天宇,笔名孙铭苑,专栏笔名荪田雨
200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
2006年 北京环球嘉年华奢侈品展艺术顾问
2009年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海外期刊项目艺术顾问
2010年,创办数字期刊《九分钟》电子杂志
2013年,为新浪网意见领袖专栏撰写艺术鉴赏类专栏
2014年,创立艺术爱好者沙龙——铭苑艺会,开展公益讲座与走进博物馆活动
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兼任公益讲解员,复习研究大量讲座课题
2017年,开展系列艺术沙龙讲座,创作数字绘画作品,撰写古典音乐鉴赏文章
2019年,艺术沙龙活动累计近百场,主题涉及东西方艺术,积累大量讲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