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娱乐聚焦 >

六代学员聚会为人艺庆生 人艺学员班“咂摸”旧生涯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时间: 2017-06-21 15:26:43

六代学员聚会为人艺庆生 人艺学员班“咂摸”旧生涯

从1958年到1985年,北京人艺历史上的6期学员班撑起了人艺的天空,也扮靓了影视的舞台。借人艺65周年院庆之际,由现任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召集的人艺学员班大聚会,前天下午如约上演——6期学员班代表齐聚首都剧场,冯远征特地买来了京味儿点心,在《茶馆》舞台上的八仙桌前,大家品茗、忆往昔。

这些在剧院里熏大的“孩子”,最小的也已年过五十,住在剧院、长在舞台,浸润着学校里学不来的烟火气,也读着英若诚开的书单,虽称不上通天彻地,但朴素中又不乏精神的引领,于是,这个剧院演戏不做作。

学员班 成六代 台前后 皆是“腕儿”

1958年第一期学员班的大哥闫怀礼和二哥吴桂苓已经仙逝,当年这个班大都是高中毕业生,生源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健在的艺术家中以修宗迪为代表。1960年第二期学员班由人艺、青艺及儿艺三所剧院共同招生,年龄也相差不少,最小的学员被戏称是戴着红领巾走进剧院的,如今李光复、米铁增等人依然活跃于舞台及荧屏。1972年的第三期学员班招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是当年林连昆等人骑着自行车跑学校一个个招进来的,后来这个班的学员很多都转向了演员之外的其他岗位,比如多年担任《茶馆》舞台监督的杨铁柱、被称为“小剧场之父”的傅维伯。

1975年入学的第四期学员班进院时,北京人艺还挂着“北京话剧团”的牌子,杨立新、张万昆等人今天依然是人艺的舞台中坚。第五期学员班1981年入学,这个班基本上是按行规路招来的,一个班就能撑起一台戏,梁冠华、宋丹丹、王姬、郑天玮等人都出自该班。

末代学员班是著名的“五虎三凤”85班,冯远征、吴刚、丁志诚、高冬平、王刚组成的“人艺五虎”阵容,如今已有冯远征和王刚担任了人艺演员队的队长与副队长,吴刚更是因“达康书记”火透半边天。而“三凤”中的岳秀清从来就是实力派的代名词,孟秀曾以《渴望》中的大刘燕声名远播,刘小蓉则专注于导演和艺术教育。

拉大幕 演大戏 无尊卑 都为师

“团带班”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能够与前辈师长眼对眼、心贴心地求教、交流。第二期学员班由于是之亲自教授,英若诚夫人负责文化课教学,舒绣文、童弟辅导台词,那时提出的口号是“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

曹禺曾经说,“人艺藏龙卧虎”,修宗迪印象最深的便是拉大幕的杜广沛叔叔,“80年代我们演《蔡文姬》,我演刁光覃老师的B组,后来刁老师身体不好,就让我临时上了,在后台碰到杜叔叔,他说是来洗澡,后来又说是来看我演出,顺便洗个澡。我特别高兴,也有点紧张,别看杜叔叔是拉大幕的,但在人艺演了很多令人叫绝的小角色,至今无人超越。”

李光复也表示,自己演过很多人的B组,唯有演杜广沛的B组最紧张。如今已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的卢景超回忆起当时到农村体验生活时,自己总也演不好《送菜》里的一个挑水丫头,“于是,冰天雪地里,每天早上,郑榕老师都会来叫我起床,带着我去挑水,帮我扶着桶接水,演出时朱旭老师帮我造型,为了让辫子翘起来,在头发里插了铁丝。”第一期学员孙安堂后来负责院刊的编辑工作,而那时院刊的主编都是院领导,他回忆说,“于是之刚任副院长时,第一次任主编的他给我写信说:如有不妥之处,告诉我,我改。他那么大一个艺术家这么谦虚地和我一个小力笨儿说话,让我很感动。”

能劳动 能撮饭 会聊天 会体验

杨立新回忆说,“学员班两年的时间我们是摸爬滚打过来的,先是去密云学军,后来打靶,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之后是学农,离水库很近,晚上就去掏家雀儿。春天是上顿菠菜、下顿菠菜,后来我们每周末有三个名额可以去镇上,我就让别人帮忙带了半斤牛奶糖,20分钟就吃光了。后来又是通州学工,半个月后就能上车床车零件。”

第五期中的梁冠华、宋丹丹、王姬被同班同学认为在学习时就已非常出众,鲍大志说,“梁冠华来时就有184斤,但没有现在这么夸张,现在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但是他那时柔韧性和协调性都非常好;宋丹丹的模仿力很强,演老太太一绝,一个人能演三个不同性格的老太太。”杨立新补充道:“丹丹是个精彩的人,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这段词要是没包袱,我揍你。”

这个班还有一个惯例“每周一撮”,已经去世的马星耀是班长,负责组织大家,那时常去的是红桥和天坛东大门那边,也算是一种体验生活,跟拉板车的聊天,吃完还帮人家收拾桌子。

闫怀礼 爱唱歌 媳妇来 忙刷牙

同学聚会,自然少不了互相爆料。《西游记》中的沙僧闫怀礼是第一期学员中的大哥,在大家的印象中,只要一在楼道里听到闫怀礼唱《金瓶似的小山》,就知道他的爱人来看他了,有时听说爱人要来,他赶紧刷牙,找不到牙刷就用毛巾沾着肥皂刷。生活中的闫怀礼很憨厚,没跟别人红过脸,是非常会照顾人的大哥,一次演戏,他在弄炉子时,突然爆了,把眉毛都烧了,可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晚上给大家送吃的。

学员班的孩子一般都住在剧院,即便是已经结婚生子,于是宿舍里的故事也同样精彩。有同学爆料说当年杨立新给儿子杨玏养了只蝈蝈,邻居嫌吵,给蝈蝈下了敌敌畏。运动会大家都练习广播体操,唯独杨立新不练,于是大家就把他贴在门上的广播体操分解动作人物的胳膊抠了下来,杨立新看到后,调侃到“立正谁不会呀”。

名气大 演龙套 得表扬 因迟到

人艺就是这样,无论在院外有多大的名气,回到剧院该跑龙套依然跑龙套,闫怀礼和吴桂苓演完《西游记》后,回到剧院仍旧是《蔡文姬》中的两个头旗,带着大家在楼道里一遍遍走狐步队形,每次出场都有掌声。电视剧《渴望》播出时,正跟剧院在国外演出的孟秀并不知道自己演的大刘燕早已家喻户晓,回国到了机场,看到机场工作人员朝自己走来,她还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带了台尼康相机要被人家查扣。

机场很多人喊她的名字,吓得她连眼睛都不敢抬,就怕林连昆老师觉得她认识那么多男男女女,觉得自己不正经,孟秀说,“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人一定不能出名。”

再成熟的演员也会有尴尬的舞台瞬间,冯远征说,“台词不拱嘴不行,必须要做到脱口而出。”不过最让他难忘的还是一次误场,一次演《日出》,早早就在侧幕候场的冯远征突然发现有一盏灯被人碰了一下有点歪,“我就过去把它扶正了,还摆了摆,正在这时听到郑天玮在台上已经说的不是戏里的词了,我赶紧往台上跑,吓出一身冷汗。”一旦误场,一般人都会挨骂,但李光复有一次误场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一次我们汇报小品,演看电视,我还在后台呢,听见其他人已经在台上开始说台词了,我赶紧跑上去。后来老师说,你们看人家李光复,人家演了一个迟到的。”

文/记者 郭佳 摄影/记者 王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