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牛群的痛:巅峰期抛下冯巩当官,最终妻离子散,他可曾后悔?-看热讯
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
(资料图)
牛群和冯巩这对老搭档合作表演了相声《瞧这俩爹》,
讲的是两个差生的父亲一起聊天的场景,
依然是针砭时弊、讽刺现实。
这个相声在两人的合作中,算不上特别有名,但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为在此之后,两人再也没合作演过相声,这是最后一次。
那时五十岁的牛群或许也还不知道,这一年,将成为自己人生的分水岭,
更不知道接下来的选择,将会对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
(一)
1999年的春晚舞台,对于牛群来说并不陌生。
从1988年开始,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十二次登上春晚舞台了。
不过和他第一次上春晚不同的是,身边的搭档变了,
当时,牛群身边站的是相声演员李立山。
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政文化部和《解放军文艺》开办了全军曲艺骨干培训班,
牛群和李立山就在这里开始了合作。
1988年,二人凭借相声《巧立名目》登上春晚,成为两人搭档的顶峰。
这个相声讲了一位科长以各种理由进行公款吃烤鸭的故事,
“领导,冒号!”成了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台词。
名声有了,但换搭档的契机却也悄悄来了。
那时冯巩的老搭档叫刘伟,是马季的徒弟。
两人合作得本来挺好,但刘伟突然打算出国。
冯巩必须得找个新搭档,他还找李立山讨论过该找谁,
李立山建议他应该找个会写的,这样“写”和“演”就能配合起来。
牛群会写,《巧立名目》的剧本,就有他的参与。
好巧不巧,当时导演谢添在筹拍一部电视剧《那五》,
讲的是一个八旗子弟的故事,很强调老北京味儿,
所以找了好几位相声演员来出演,其中就有牛群和冯巩。
冯巩演主角“那五”,牛群演的是一个反派“贾凤楼”。
两人在片场常常聊相声,一来二去,成了新搭档。
在合作的第一年,两人创作了八段相声。
1989年,凭借相声《生日祝辞》,
牛群和冯巩第一次以搭档身份一起登上了春晚。
两人一合作就是十多年,留下了不少作品。
像冯巩的专属台词“我想死你们啦”,就出自1995年两人合作的《最差先生》。
而牛群和冯巩合作作品中最经典的,
就是1990年两人在电视节目《综艺大观》上表演的相声,《小偷公司》。
除了笑料十足、抑扬顿挫的台词,
比如“干部带了头,小偷有劲头”,“大偷生小偷,小偷生幼偷”,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副对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这幅对联巧妙精准地讽刺了现实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可谓是一针见血,
牛群和冯巩也随着表演的传播而继续走红,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面孔。
不过两个人的搭档,并不是一帆风顺。
牛群和冯巩虽然在相声上合作默契,但个性上却不太相似。
冯巩家庭背景显赫,但小时候生活很是穷苦,常常捡菜叶、捡煤核。
之后他凭借自己在文艺上的才华和努力,
得到了马季的赏识,成为了一位相声演员。
当他名气越来越大时,冯巩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好在牛群也是一个幸运的人,常有老友和家人站在身后支持他、帮助他。
如今牛群已经73岁,儿子牛童也已经年过三十,
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英语老师。
他现在和儿子、前妻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虽然没法回到以前的状态,但各自过得安心,
仍能互相关照,已经是美好的结局。
当时只道是寻常,待到懂时已沧桑。
人能做到的,就是按自己的想法活在当下、活得无怨无悔。
至于好或不好,就交给以后的自己去领悟吧!
牛群不太一样,牛群家是一个大家庭,
他上面有三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父亲是一个特别严格的人,母亲则很宠爱他这个小儿子。
牛群从小想法很多,想过做医生、做老师,想救人和育人,但都没做成。
他还有个梦想是当兵,这个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1970年,21岁的牛群参军,进了一个通讯连。
曾经被快板表演吸引过的牛群,先是在团里的文艺汇演上表演了快板儿。
这次表演成了牛群曲艺表演生涯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他自己不断钻研,之后被破格调入了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和表演。
当时刘学智是文工团的曲艺编剧,也是一位曲艺创作、理论大家,
牛群为了提高自己,常常来请教学艺。
没想到,比事业先来的,是感情上的缘分。
刘学智有个女儿,名叫刘肃,比牛群小八岁。
因为牛群经常登门,刘学智也常常夸奖牛群,刘肃心生爱慕。
牛群在和刘肃的接触中,也动了感情,于是二人走到了一起。
有了这层关系,刘学智将牛群推荐给了相声名家常宝华,
在系统的学习下,牛群对相声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和刘肃也在1982年正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并在1985年,有了一个儿子。
到这里,牛群的新鲜想法和用心努力让他收获了事业和爱情。
但他之后一系列的“折腾”,却又在无形中破坏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二)
2000年,牛群离开冯巩,离开自己熟悉的相声舞台,走上了从政的道路。
相声界前辈马季说这是“瞎折腾”。
而这已经不是牛群第一次做出出人意料的决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牛群刚和冯巩合作没多久,
就被当时的下海经商潮流吸引,抛下冯巩,转身从商,
结果亏光了积蓄,又回头来找冯巩说相声。
但牛群依然没有循规蹈矩地说相声,依然没有安于世事。
他成立过中国明星足球队,找来了一帮爱好足球的明星,他自己担任队长。
他还迷过摄影,给各界名家拍照。
之后牛群在中国美术馆办了摄影展,出版了一本摄影集,叫《牛眼看家》。
因为摄影,牛群又认识了一个杂志社的人,请他接管一家杂志社。
牛群很是心动,又抛下冯巩转头去办杂志了,以为文艺事业都是一套逻辑。
然而隔行如隔山,牛群又赔了个精光,还欠了债,
只能回头继续找冯巩说相声。
直到1999年前后,安徽蒙城的一家牛肉干厂商找上了牛群,请他为产品打广告。
当时牛群正在事业巅峰,广告的传播效应很好,产品销量一下就涨了上去。
蒙城当地的政府看中了牛群的名声,提出请他来当名誉副县长。
也是因为他像一名意气风发的少年,
客观来说,牛群在体验人生的各种新鲜感时,忽视了自己的其他身份。
他除了是演员、是副县长,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
他的出发点总是善良的、积极的、勇敢的,而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得多。
曾经的牛群对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程度,了解得也不够全面,处理也称不上成熟。
因为成熟不仅意味着勇敢地做出选择,
还意味着能够为自己做出的种种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能够合理地善后。
不知今日的“牛哥”,在回首往事时,是否会后悔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