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黑马《满江红》,为什么在网上却骂声一片?
《满江红》算是片红是非多,春节档成为黑马,但是网络上随便一搜,却有很多不雅的评论。说实在的《满江红》算是张艺谋导演所有作品中排名还行的一部片子了。毕竟前面的悬疑“黑吃黑”设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后面的抒情虽然强行拉高调子,但是你也能理解一下,他为了商业主题多少牺牲了电影的艺术性。但也不至于被骂的一文不值。
(资料图片)
被骂的原因我大致浏览了一下朋友圈和网友留言,总结如下:
第一,调子灰暗
不错,这个片子在商业片中是太大胆了点。大过年的整个电影的色调是灰暗的,一直朦胧的状态,低照度,没有灯光。很多看惯了明亮的满光的观众当然不喜欢这类片子。这样的灯光方法是文艺片的调子。大过年的人家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进入了影院,看了一部满屏被杀又阴暗的电影,可能心里不爽。
朋友圈有人很直白地说出来了这种心理感受。
第二,过于严肃的主题和喜剧并不搭
秦桧杀不掉,死了那么多人为了一首诗歌《满江红》的传颂。这样的设定多少有些让人诟病,但是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他把悬疑、喜剧、爱国捆绑在一起,很难。你想悬疑凶杀本来很严肃血腥的事情,当然如果是英国“黑吃黑”的剧比如《两杆大烟枪》或者最近的《绅士们》就是“黑吃黑”喜剧片。
但是《满江红》的野心大,悬疑剧和喜剧可以结合,悬疑和爱国也可以结合,比如谍战片。但是悬疑、喜剧、爱国全部融合在一起,太难了。你不能搞笑着杀人再稀里糊涂地爱国,爱国必须要摆明立场,痛斥卖国贼,你不能笑。
所以涵盖主题太多,就削弱了他的整体性,导致悬疑部分出现了重大纰漏。
第三,抖包袱的手段过于单一,导致一些不耐心地观众看不下去
其实悬疑最重要的是抖包袱。就是“谁是凶手”。
西方很多悬疑剧在揭开这个“凶手”面目的时候大都设置在高潮部分,比如美剧《东城梦魇》,比如西班牙悬疑剧《看不见的客人》再比如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等。这部剧是剥洋葱,剥掉一层出现新的一层,拨开一次暴露一个人,拨开一次暴露一个人。这样也很有趣,但是剥洋葱的手段如果过于单一的话,很容易对观众造成视觉和思维的疲劳,观众或许就认为张大一次次找补救方案,应对措施,一步步被秦桧老谋深算给揭开,感情秦桧早就知道张大要做什么,在这里陪他玩。秦桧是有多闲呢?
所以当你剥洋葱的时候,揭开杀人的方式和包袱如果花样更多的话,可能观众更不容易累,尤其到了张大也死了,后面再现出真假替身,再揭开不杀秦桧这些,观众其实早就筋疲力尽了。
《满江红》被很多网友批评是客观存在,但是被批评地一文不值就有一些意气用事了。你在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以爱之深恨之切,但是你忽略其进步和优点,用私人情感去抹杀一部电影所有人的努力,就失了格局。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很吸眼睛,《无名》很不错,《深海》也在进步,《熊出没》很惊喜,总之看到了电影业的整体进步,我们应该一起努力让其走向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