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鹤峰中营:打造劳动教育新课堂 夯实立德树人基石-今亮点
“镐锄这样侧着掏沟,把杂草堆的肥堆沿着沟铺均匀,然后掰蒜瓣,沿着这个沟放蒜瓣,不能放得太密,蒜瓣尖头朝上,这个是蒜叶子出来的位置,最后用掏沟掏出来的泥巴拢个小拢。”
(资料图片)
11月23日,鹤峰县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师生在“后山湾”进行蒜苗的播种教学活动,同学们正在认真记录本地大蒜的种植与生长情况,并补上缺苗的蒜种。
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具有中营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切实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成为全面育人的“助推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夯实基石。
植根乡土 掀起学农热潮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因地制宜,结合得天独厚的“二高山”地理环境,将学校“后山湾”2200多平方米的荒地打造成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
“小菜园”让师生劳动实践有阵地,学校还积极创新劳动教育教学思路,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本地小白菜、富硒马尔科洋芋、野生猕猴桃及花卉的种植活动。
“我今天才知道,原来种地有这么多学问。刚来的时候我都不会用铁锹,是我们的老师教给我怎样用,我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学生许艺馨兴奋地说道。
学校组织专班成立基地建设攻坚组,做好基地规划、种植项目及成果应用等各项规划工作,将基地按照师生人数及年龄结构进行分配,实现校园“土地承包”制度,各班级按需领到锄头、撮箕等劳动工具,实现“硬件”自由。为了让更多孩子热爱劳动,参与劳动体验,学校制定了“播种希望、夯实劳作、丰收果实、制作美食”劳动四部曲,在每个阶段都让孩子们有劳动目标,从一粒种子到一盘美食,让孩子们一起去品味劳动创造的幸福。
家校共育 拓宽劳动阵地
对于面积小、场地有限的学校,如何满足学生长期开展劳动实践、锻炼综合能力的需求?中营镇民族中心学校找到了新的“答题”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育人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取得较好成效。
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家庭教育劳动清单》,利用周末、传统节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教育当中。
“今天我要为家人做份蛋炒饭。”一年级同学田馨伊将鸡蛋打入锅中,随即放入些许米饭。
“家里包谷熟了,我帮助家人把玉米粒摘出来,好给猪儿喂食吃。”五年级李照轩说道。
该校微信公众号不断更新推送线上教学劳动的育人成果,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赛包书皮、整理行李、洗手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比赛钉纽扣、包饺子、擦玻璃,初中生根据兴趣开展木工、金工、缝纫、烹饪竞技……大家用劳动“丈量”世界,丰富自己的内心,参与家庭的劳动,分享感受,更拉近了与家人的距离。回到学校后,跟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坚定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的信心。
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们居家学习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亲子沟通的一座桥梁。
“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探究科学、分享快乐。学校日后将以‘劳动小能手’在线评选为驱动,调动学生的劳动热情;基于家校共育平台,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基于真实生活情境,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强化劳动意识。”校长梅德胜说道。
资源整合 完善评价体系
“叔叔您好,我是河小青宣传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能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到这个沟里捡垃圾吗?”8年级的小雅同学邀请八字山一组村民高伯伯加入河道清理员,高伯伯热情加入了队伍。
“叶子要翻过来看一下,首先把尺寸大小一般的放一起。我要挣点钱捐到我们学校发起的免费午餐99公益链接里。”6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东西部协作创建的箬叶场赶箬叶。
为了拓宽劳动教育实践范围,学校还积极联系和利用周边社区及安置点资源,通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开展多种公益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下一步,该校将进一步探索劳动教育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发力点,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工作思路,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的劳动教育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完善劳动教育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劳动、科学育人的教育目标,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来源:云上恩施 融媒体记者吴曦 通讯员 覃茜子 宋庆明 一审:朱晓涵 二审:王玮 三审:黄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