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资讯丨湖北大冶:【冲刺开门红】科技创新添活力 赋能发展增动力
云上大冶报道(记者 熊业欣)不负春光开好局,收心实干正当时。
(资料图)
祥邦科技生产现场
眼下,创新热潮在大冶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涌动,一幅踔厉奋发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从项目到车间,从实验室、研发中心到工业企业、产业园区,创新的力量无处不在,汇聚起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大动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技特派员一线显身手
近日,陈贵镇众鑫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进行春耕备耕工作。上午9时许,农业科技特派员周红胜的到来让该合作社负责人紧锁的眉头松了下来。
农技特派员指导生产
据了解,陈贵镇众鑫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欧家港村,2015年春,由个体老板杨裕年投资80余万元,开挖标准化养殖龙虾池,配套完善进排水设施系统,基地总面积达120亩,并于当年投放龙虾进行养殖。该合作社是陈贵镇一处特色生态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由于近年来效益不佳,对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该合作社负责人有点不知所措。
周红胜了解了该合作社的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土质特性等基本情况,建议合作社维持水产品养殖、更换养殖品种、改变养殖模式。“科技特派员既要当技术顾问,又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关注企业发展动态,特别是在高新技术、技术创新、专利申报等方面,尽力服务企业,让企业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推动当地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市科技局农社股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特派员是我市涉农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支“奇兵”,主要面向涉农企业,选派事业单位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高校、职业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
据了解,2023年,市科技局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在水产、畜禽、粮油加工、林果、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共选派44名农业人才作为2023年度农业科技特派员,派驻到我市44家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指导服务工作。他们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服务对象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意识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扎实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同时,计划再成立5家省级特派员工作站,为特派员服务“三农”创造良好环境。
“春晓行动”促进创新主体培育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行动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市科技局以落实科技创新“春晓行动”为抓手,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跑好“第一棒”,增强“新动能”。
2月9日起,市科技局分为4个工作专班,实地走访了迪峰、东贝电机等20余家企业,深入企业宣传科技政策,进一步让企业熟知政策、运用政策、享受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春晓行动’将为期一个月,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调研服务对象,详细了解148家企业经营生产情况和科技创新情况,掌握企业实施的科技项目和平台建设项目,收集企业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产学研合作情况,指导服务企业申报高企和研发费用归集。”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文胜介绍,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0余项。
融通高科员工操作自动化设备
深化科技创新“春晓行动”,有利于构建“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链,不断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精准服务,打造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
为加快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市科技局还将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评价,通过开展政策解读、现场辅导等方式大力宣传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关政策,不断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启动科创“新物种”企业培养计划,完善科创“新物种”企业遴选、孵化、加速培育机制及科创“新物种”企业服务机制。依托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团队,为知识产权建设优先提供高端培训、决策咨询、政策制定、战略实施等方面的指导。以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力争一季度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50家。
产学研合作赋能产业升级
科技助力是企业提升产能的重要途径,我市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通过“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推动一大批制造企业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中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市每年安排6000万元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对实施智能化改造及技改、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试验工厂等领域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通过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牵线搭桥,劲佳包装有限公司获得来自高校、研究站的智力支持,持续开展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和新工艺研发,不仅成功入选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还投入了5G工厂的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原先一条生产线需要30多人,一天的产能只有4000个包装盒,目前可以达到8个人18000个左右。”该公司总经理杨义怀表示,最终目标是达到“熄灯工厂”的效果,真正达到无人化、智能化的整线流水生产。
劲佳包装流水线
对内加强技改扩能,对外深化交流合作。
我市主动对接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资源,初步建立了“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大冶”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机制,先后与华科、华农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依托大学科技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平台,深入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了“创新飞地生态圈”,进一步畅通了创新链。
6秒,50多个数据,精确到0.01毫米,这是东楚铝加工技术研究院测量铝型材断面尺寸的效率。长期以来,铝型材企业以低端建筑门窗和装饰型材为主,市场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依托宏泰铝业组建铝加工研究院,引领全行业向工业铝型材转型。通过研究院的技术引领,宏泰铝业的工业铝材占比从2%增长到14.8%,实美科技等园区企业通过共享这个技术平台加速进军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支架、手机外壳等中高端工业领域园区的高端铝材及铝产品产业集群,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铝型材生产线
此外,我市正在积极筹备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举办的黄石大冶有色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铝型材专场)活动,借此活动展示我市国家级铝型材特色,推动我市铝型材企业进一步与全国高校院所合作,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引进产业高端人才,招引一批铝型材产业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的集聚效应。
下一步,我市将突出“双区”科创引领,加强高企培育政策宣传,完善“五库”联通齐育模式,链接武汉科创资源,常态化推进高校院所和企业技术对接,以创新主体培育为主攻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落脚点,助力我市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责编丨陈 雪
编审丨范先浩
监审丨程 霞
云上大冶投稿邮箱:ysday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