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7000、业绩断崖 建业地产的“固守河南”该背锅吗?-环球聚焦
【资料图】
11月过了不到一半时间,河南的两家龙头企业都因为员工的密集“离走”上了热搜——一家是外来的“和尚”富士康,一家是本土的龙头建业地产。
前者是苹果全球最大的代工厂,传言全世界每生产10台iPhone,就有7台出自富士康的流水线工人之手。而郑州富士康又相当于这条供应链的心脏,苹果80%的iPhone生产位于郑州厂区。
富士康的员工出走可以说是主动的。10月中旬开始,富士康在河南郑州加工厂的员工因对疫情的担忧,大量离开。
后者建业地产员工的离开则是被动的。
11月14日,“建业集团裁员7000人”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对此,建业地产相关人士对凤凰网风财讯的回应是,“没有回应”。
短短四个字没有否认这版流言的真实性。更加让人们对这家占据河南房地产销售10%市场的“地产一哥”生存现状感到唏嘘。
从行业属性来看,富士康和建业地产颇为相似。如果要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那么对两家最切合的就是“都是依赖消费者需求起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前者依赖的是手机、后者则是房子。
但他们如今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在遭遇员工出走后,漩涡中的郑州富士康旋即启动招工。打出的广告上,时薪30元的价格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要知道,对于河南当地的工厂普遍17、8元的时薪来说,30元确实属于“高薪”。
为了留住人,从10月到现在,郑州富士康先后公布了三次“出勤激励加码方案”。10月19日,出勤补贴从50元一天,提高到100元一天;10月30日提高到200元一天,在最新的一次通告中,出勤补贴提高到400元一天。
河南各地的劳务中介甚至直接到了河南信阳市人社局的招工指标,小的中介要求1周招到100人,大的则是500人起。
相反,此时的建业地产需要通过降薪让人离开。
网传内容显示,部分建业集团员工已接到相关通知,薪资结算及离职日期统一为2022年11月15日;所有缓发工资分两次支付,2022年12月10日支付50%;2023年1月10日支付50%。
协商离职,原则按照法定补偿,补偿金支付节奏根据离职协议签订日期约定:2022年11月15日(含)前签订的,分12个月支付完毕;2022年11月15日至2022年11月20日期间签订的,分18个月支付完毕。
这是建业集团在年内传出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消息。今年2月,网上传出“河南建业裁员61%,只剩下400多人”的消息。彼时,建业集团否认了这条消息。
建业集团曾在去年9月发布过一份《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以下简称《求援信》),换来的支持是以29%股权,引入河南本地国资公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但6.88亿港元的代价实在难解燃眉之急。
同样遭遇危机的两家龙头进入了完全不同的境地,如果深究,可以总结为——郑州富士康的问题是企业着急,地方更着急;而建业地产是地方着急,但真正着急的还是企业。
富士康为什么不急?从两家企业的财报或许能窥见一点蛛丝马迹。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今年9 月富士康营收8223.23亿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850亿元),环比增长83.18%,同比去年更是增长40.39%,创历史新高。
拉长视角,从今年来看。前三季度,富士康总营收4.66万亿新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048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近14%(13.66%),又创了同期新高。
相比之下,建业地产就惨淡多了。
从销售情况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建业地产合同销售额为140.4亿元,同比减少54.8%;合同销售面积191.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7%。即使加上尚未公布数据的第三季度,也大致可以料定建业地产的日子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按照243天计算,今年前9个月,富士康每天进账人民币43亿,整整是建业地产的56倍。
建业地产在上面提到的《求援信》中揭开自己业绩断崖式下滑的伤疤,将主要责任归结为“受水灾和疫情冲击,建业旗下多个项目和业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根据这份报告,河南水灾,建业直接损失超过5亿元,间接损失超过50亿元,尤其是足球小镇的道路和设施完全冲毁,同时,部分在建楼盘在洪水中遭受不同程度损坏,工期被拉长。
如果说水灾影响是暂时的,疫情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在2021年9月举行的沟通会上,时任建业地产执行董事、总裁的王俊透露,疫情出现后,郑州部分区域,商丘、三门峡等市叫停了施工和售楼处运营,即便是没有叫停,销售也大打折扣。
同样身处河南,同样的水情和疫情并未对富士康产生太大影响。而同期的建业地产则从3.85元一路下跌至0.38元,跌幅近10倍,甚至远超国内地产同行。
资本市场对富士康的信心一方面建立在其基于苹果手机的全球销售基数,另一方面,富士康的全球工厂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即便有一两个工厂因故关闭,其他的也能硬生生顶上。
换句话说,苹果公司的全球化给作为其代工厂的富士康也贴上了“跨国”企业的标签,成为其在这两年依然保持业绩增长的关键,也成为其抵御地域风险的护城河。
反观建业地产,不仅与“全球化“搭不上边,甚至没有真正走出过河南。
自1992年创立建业地产以来,胡葆森和建业地产秉承着“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理想“固守河南”。胡葆森曾在2015年一次公开活动中称,建业的蓝海就是河南这一亿人口,“河南那么多县市、乡镇,你做到死也做不完。”
2017年,建业地产在河南的市场占有率为4.3%,这在地域属性极强、山头派别林立的房地产行业已经相当不容易。但胡葆森一鼓作气,集团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渗透使得这项数据在2018年提升至9%。
2020年年中,建业地产在河南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历史顶峰12%,但到了年底,这个比例下滑到10.8%。
尽管这时建业地产在河南省内市场占有率仍排第一,但紧随其后的碧桂园、恒大,以及本土房企的康桥、正商,与建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同样是2020年,建业地产合约销售额增速放缓、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笃定要在河南干一辈子的胡葆森,直到这时才不得已向外找新的市场。
凭借着30年的深耕,胡葆森在河南积攒起来雄厚的人脉、资本、口碑,但在这次水情叠加疫情中,与晚来20年的“小字辈”富士康一对比就相形见绌。
富士康每年给郑州带来的税收、就业固然是其中一方面,另一面,全部身家押在河南的建业确实也耗不起了。
其实早在2018年,建业地产就制定走出河南战略,但是脚步走得委实战战兢兢。次年,董事长胡葆森提出以郑州为原点,以300公里为半径,以轻资产模式向外拓展。
1年后,300公里被扩展至500公里,这时这个圈才好不容易碰触到郑州以外的第二座省会城市——西安,通过全资子公司建业住宅集团收购西安地产商荣华集团过半股权,正式进驻西安。
直到2021年,建业的全国化依然步履维艰。截至去年年底,建业土地储备建筑面积5345万平方米,河南省内就占到了98.95%。
食材九成以上都是面粉,想炒出一盘西红柿鸡蛋,委实是难为建业了。
2021年6月,在河南建业打造的招牌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幕式上,导演王潮歌讲了个故事,说有一天,胡葆森给她打电话,要花很多钱干一件大事,问王潮歌来吗?王潮歌说:“我比你还憨,我来,走到一半我说你稍等,我再带1000多个艺术家来,和你一起在麦地打滚。”
王潮歌说,胡葆森是全河南最憨的人,因为没有人会花60多亿元用四年时间在麦地里建一座城。
然而就是这么个胡葆森最“拿得出手”的城,在今年5月换了东家。
作为戏剧幻城的操盘方,5月16日,河南建业实景演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生了股权变更,由河南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独资,变更为河南省老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国资)为大股东。
有人说,胡葆森这一代人有情怀,但多数比较执着,王石禁止万科多元化,胡葆森固守河南,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
这种情怀和建业地产都已经固化为胡葆森一生的印记,但建业这家公司,或许只是即将离开的7000人生命中的一个片段,你无法说服所有人去共情,更无法让他们为了胡葆森的情怀买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