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和刘晓庆,也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常客。刘晓庆说:“我们有时间就聚在这儿,当时我们每月只有50元工资,都是她招待我们,不仅招待我们,还派车接……她是我们很好的朋友。”
而当时,马克西姆西餐厅一顿饭的“起步价”大概是150元,等于工人半年的工资。她教会了中国人:价格有时候不代表奢侈,而代表着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巩俐、张艺谋也与她私交甚好,常去她当时在首都宾馆的“家”中聚会。
法国大明星阿兰·德龙、奥斯卡名导奥列佛·斯通等国外名人,也都曾是马克西姆餐厅的座上客。
她曾陪同阿兰德龙出席媒体发布会,后者的50岁生日,也是在马克西姆餐厅度过。
如果当年她要办一个明星慈善夜之类的爬梯,绝对不输如今的张宇或苏芒。毕竟“时尚教母”的圈子可是横跨了时尚、影视、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
马克西姆餐厅鼎盛之时的繁闹场面(最右为宋怀桂)
这个拥有众多传奇故事,又永远领先于时代的女人,从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到保加利亚、巴黎,再回到熟悉又陌生的皇城脚下,宋怀桂步履匆匆的脚步,直到2006年她罹患癌症逝世,才最终停下。
在女儿印象里,从来没有见她哭过。她每天都起很早,打很多电话,出门办事直到很晚才回家。宋小虹说:“她就是不能够停下来,她的人生一直到69岁才垮下来。”
我不喜欢“垮”这个字眼,像是强忍着用毅力支撑,猛然间轰然倒塌一般。在我心里,她不是那样的女人。她反而像水,清透又明亮,不受外力的禁锢,积蓄着宽厚包容的力量,不是随便什么就能摧垮,也不是随便什么就能改变的。
她为了爱人敢于向总理写信,因为她觉得爱情是没有种族肤色国籍之分;
她为了时尚态度敢于穿得跟路人大相径庭,因为她确信自己的审美是对的;
她为了推广品牌敢于挑战权威的底线,因为她相信自己的观念代表着未来。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提起她有何意义?这样绚烂的人生,是大多数普通人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其实有时候,读别人的故事,不一定是要成为像她那样的人。只是为了告诉自己:
你也可以像她一样遵从内心和自我去生活,
尽管有时会格格不入,
尽管有人会说三道四,
也许你无法改变当下,影响他人,
但也许你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可预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