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开展市场拓展“三大活动”纪实(一)
2014年,“巴山土猪”实现全年产值同比增长70%,“裕德源”银耳产值从两年前的500万元激增至近2000万元……近年来,包括巴山土猪、通江银耳、罗村茶在内的多个巴中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产值、利润的大幅提升。然而,如果时间回溯到几年前,这种成绩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从2012年开始,通江银耳、南江黄羊、巴山土猪、罗村茶等巴中特色农产品开始抱团组成区域品牌“巴食巴适”,依托全省市场拓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在国内外打响了巴中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企业的产值和效益飞跃提升。
困境
品质上乘,市场成交乏力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巴中的农产品都处于一种‘品质上乘,却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走访巴中市通江县的农产品企业,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感慨颇深。
“我们非常愿意参加大型展会,但以前从来都是单打独斗。2009年,我们公司到北京参加茶博会,带了8件货。展会上,云南和福建茶商的规模很大,四川茶商只有零星几个。结果零售卖出了6箱货,没有接到一张订单,整个活动没赚到一分钱。”四川省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振友告诉记者,那时候,每次参加展会,他都觉得自己的公司“像个孤儿”。由于“出门”参展一度效果不佳,罗村茶业的市场始终局限在巴中周边县市。
对此,通江县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有着类似的经历。在加入“巴食巴适”前,公司曾打算在北京开一家直营店,拟通过招募合作方,以合作方提供北京商铺的方式入股,然而回音寥寥。“我们的产品知名度不高,质量再好,大家也不看好。”公司总经理曾安曾对此很是无奈。
在记者走访的所有企业中,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在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受制于宣传、渠道等多方面的因素,企业向外走的效果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