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正在接种,麻烦你过来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好的,我马上过来。”4月8日上午,接到电话,巴中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员张传锐赶到了种植大户史勇的银耳基地。
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是银耳的最佳接种时间,史勇要赶在4月上旬之前把自家的菌种接种完。目前,通江县银耳160万袋菌种接种完毕,接种青杠段木耳棒8000万斤,种植面积达2万亩,预计今年全县共种植200万袋银耳菌种。
大型企业继续发力
细雨中,120个耳堂整齐排列着。“我们昨晚已经接种结束,下一步进入发汗管理。”四川裕德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河段木银耳基地负责人赵瑞明告诉记者。
“裕德源”有3个银耳种植基地,周子坪段木银耳基地、陈河段木银耳观光园和临江食用菌示范基地,2015年共种植580万斤耳棒。其中陈河段木银耳观光园2014年收获干耳4500多斤,今年种植了180万斤耳棒,预计能收获1万斤干耳。
“我们的耳棒水分还有点高,需要再晾晒几天,推迟到4月中旬接种。我们今年种了70多亩、100多万斤耳棒,预计能收三四千斤银耳。接种后还要建银耳初级加工车间。”四川中茂农业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员任卓映告诉记者。
包括“裕德源”、“中茂”在内,通江有4家大型银耳种植企业。
种植大户积极参与
“2014年11月开始砍树、平场地,共砍了36万斤耳棒,计划种植3800个菌种。请了二三十个人,已经接种两天,还有4天才能接完。已经投入22万。两个月后出耳房,再经过烘干,6月就可以卖了。”银耳种植大户史勇告诉记者。
史勇的银耳种植基地位于诺江镇七水村三组小解坪。记者在这里看到,砍好的青杠段木整齐地码放着,还搭起了临时的遮雨棚,村民正忙着打孔、拌种、接种。还有一些接好种的菌棒被稻草和薄膜盖得严严实实,已经进入发汗阶段。
“我本来是开木材加工厂的,看到现在通江银耳卖得这么好,就和我妹妹一起建了这个基地来种银耳。”史勇说。
银耳专家现场指导
“要将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搓细、和匀,才能使90%的眼孔都能出耳。每一袋菌种的基因不一样,两袋菌种不能混合,一袋接种结束才能打开下一袋。”张传锐一边向村民示范一边讲解。
银耳科研所对耳农进行了专门的技术培训,3月10日至3月20日培训耳农300人,发放银耳种植技术资料1000余份。此外,科研所技术员还到银耳基地开展现场指导。
“我们以为银耳菌丝是已经发霉的部分,就给扔掉了,幸好科研所的专家及时给我们说了,不然以后长不出银耳会让我损失惨重。”史勇说。
“我们已经跑了平溪、涪阳等30几个点,还要跑一周,铁溪、洪口等几个地方还没去。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严重,经过我们讲解都及时解决了。”张传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