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记者走进巴州区水宁寺镇红栋村、三皇村、水宁村,看到成片的皂角、猕猴桃、金银花长势喜人。“在发展特色产业上,突出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专合组织,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规模培育特色产业。”区农业局局长冯钰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工程中,巴州区按照点式突破、抓点示范、连点成线、扩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思路,一片一片规划、一片一片推进,实现建设一片、发展一片、脱贫一片、致富一片的目标。目前,巴州区制订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20多项,获得“三品一标”品牌6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建成农产品市场21个,年交易额18亿元。发展优质蔬菜12.5万亩,名特水果7.3万亩,中药材6万亩,优质粮食78万亩。
“突出品牌引领,做大产业规模;突出园区引领,加快基地建设,狠抓‘两园两带三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巴州区有自己的一套路线,按照“三化”联动、产村相融的总体要求,狠抓特色产业扶贫,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聚力突破,一业一规划、一业一园区,一园一品种,一园一特色,建立“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资源统筹,聚力推进;突出项目引领,加大资金投入,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科技向园区集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亿多元,统筹安排,打捆实施。如今,一条条水泥路通往“巴山新居”,一处处产业园区掩映山间,产村相融,老百姓在家门前务工。
“我们村种植金银花1200亩,老百姓收入从以前人均250元增长到现在人均2200元。”花溪乡新庙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忠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