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巴州区旅游局获悉,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27.4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11万元。近年来,巴州区利用区位、交通、历史人文等优势,在探索“旅游+”民俗文化、农业、美丽乡村等基础上,树立“大旅游”理念,以“打造川陕渝城市群休闲度假后花园”为总定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渐入佳境。
旅游+特色农业
赏景采果助农户增收
“多亏了猕猴桃采摘节,十多天时间在家门口就赚了3000多。”水宁寺镇三皇村村民杨畅说,“加上平日在猕猴桃园里的务工收入,今年能收入3万余元。”
据悉,水宁寺镇举办采摘节,是巴州区首次尝试“旅游+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为镇上万亩猕猴桃销售打开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
近年来,巴州区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扶强龙头、做大基地、打造品牌”的思路,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强农业产业支撑。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00余个,带动种养殖农户5万余人。
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为巴州区探索农旅结合之路打下基础。采摘节刚过,巴州区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随之而来。在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游客不仅可以参与猕猴桃、葡萄采摘体验,还可感受乡村文化,丰富周末生活。
旅游+美丽乡村
城郊游风生水起
乡村发展如何与旅游相结合?对此,巴州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提出用打造景区的概念来建设农村,村民可以结合乡村旅游,打造连片、规模的花卉、果园景观。
以水宁寺佛龛村为例,该村依托新农村建设,充分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周末休闲目的地。游客既可赏花卉苗木、小溪河流等农村田园风光,还可尝到风味小吃、野菜等农家饭菜。截至去年,该村实现乡村旅游收入及相关收入4千余万元,乡村旅游产业对全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巴州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农村增色为重点,按照“分片推进、集中打造、示范带动”的原则,巴州区全力提升“水宁-花溪-清江-凌云”乡村旅游环线层级,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的现代新村。目前,已重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建设“巴山新居”聚居点48个,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亿元。
旅游+民俗文化
轻松惠民“接地气”
文化是旅游之魂。对巴州区而言,发展“文化+旅游”模式,资源得天独厚。
金钱板《花溪新貌》、特色川剧《新官上任》……在首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式上,一场场文艺精品展演引得游人拍手叫好。
巴州区文广新局机关工委主任谭灵菲介绍,文艺作品展演是近年来巴州区探索“旅游+文化”路子的又一创新。接下来,该区还将开展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在清江镇巾字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水宁寺佛龛农庄、花溪乡新庙村、化成镇白庙村文化院坝等点位,举办老年秧歌、腰鼓、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和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度假中体验一场“文化之旅”。
“文艺精品展演既加强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又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开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谭灵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