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财经频道 > 能源 >正文

钢企遇寒冬 内忧外患压力大

时间:2015-11-16 14:11:21    作者: xiaowei    来源:网易新闻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当前国内钢企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方面,海外市场接连向中国钢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另一方面,除了钢企出口频遭贸易制裁外,对内市场也呈现需求不旺的景象。

  又一年的冬天,寒潮裹挟风雪提前而至。

  和往年年底一样,华东地区一家钢企的高管李乐(化名)开始奔走各地参会,与业内人士共商“取暖过冬”之道。

  “现在冬天到了,需求更淡。而且年关将近,银行也开始催款,日子越来越难熬。最近大家都在说,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是不是钢厂的倒闭潮也要来了。”李乐告诉记者。

  今年前三季度,李乐所在的钢企亏损超过6亿元,而全行业大中型钢企亏损总额已经超过280亿元。尽管越生产越亏损,但不少钢厂仍需要保持高炉开工以维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由此被迫陷入慢性自杀式的窘境。

  “企业害怕高炉一停工就再也开不起来,一旦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整个企业就破产了。”尽管尚未听闻钢企破产,但临近年关,李乐也开始听闻一些钢厂减产停产、资金链紧绷甚至政府介入的消息。

  钢企内忧外患问题严重

  据报道,当前国内钢企陷入内忧外患的处境,一方面,海外市场接连向中国钢材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商务部最新公开的预警显示,11月初以来,海外对国内出口产品“双反”裁决就多达四起,其中有两起是针对钢材产品,一是为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工钢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21.5%—36.6%的反倾销税;二是美商务部对华镀锌板产品“双反”案作出初裁,最高惩罚性税率更是高达235.66%,为正常关税的十几倍。

  另一方面,除了钢企出口频遭贸易制裁外,对内市场也呈现需求不旺的景象。尤其是北方正式步入冬季,天气转冷之后,建筑工地开工率回落,钢材消费开始减少。相关数据显示,上周国内钢材指数报于75.04点,较前一周下跌0.99%,跌幅略有扩大。在终端需求萎缩的背景下,钢厂开工却依然维持平稳,表明钢厂非但减产力度不足,反而供给端呈现略微增长的态势。不过,供需格局的不平衡直接导致钢厂库存居高不下。据中钢协统计,截至10月下旬,钢厂库存依旧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的高位水平,由于钢厂持续呈现高库存、低需求、弱销售的状态,导致目前全国163家调查企业盈利面只有3.68%,其中唐山的72家企业更是全面亏损。

  在宏观经济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后期钢材价格仍有下跌空间,这将诱使钢企亏损程度进一步恶化,导致焦炭等原料价格面临再度回落的危机。

  面临选择:减产、停产还是死扛

  据报道,在短期需求难以提振的情况下,唯有降低产量和削减产能才是行业的自我救赎之道。不过李乐告诉记者,从实际情况来看,少数钢厂确因亏损严重而减产、停产,但始终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多数钢企在现金流越绷越紧的状况下仍选择死扛到底,去产能实际效果不佳。

  “业内现在关心,有些企业是12月底停产还是春节停产,现在就看谁能挺得住,挺不住的企业可能就得关停,我听说酒钢两座高炉都停掉了。”李乐说。

  今年前三季度,酒钢宏兴净亏损高达35.27亿元,是上市钢企中名副其实的“双料亏损王”。

  而一些“家底较厚”或资金状况尚佳的钢企,目前仍在满负荷生产。记者从业内获悉,沙钢本部仍维持现有产能,淮钢、安阳永钢总体也是满负荷生产,且暂时没有减产计划。

  “沙钢现在要尽量维持生产,增加现金流或减少亏损,真正到亏损严重的时候,可能也会考虑适度减产。如果真到那个时候,我估计全国钢厂都会比较困难。”沈谦坦言。

  据悉,钢企通常有三种减产措施应对亏损扩大,初级手段是减产,中级手段是停产但维持炉温,高级手段是停高炉。前二级手段的使用可在短期内减少产量,但钢价一旦反弹,则会立刻开工生产,于是钢价再次下跌。然而,一旦钢价跌破公司的现金成本线且资金链断裂,钢企往往考虑停高炉,由于高炉重启费用高昂且可重启次数有限,因此可视为产能淘汰。

  据华泰证券测算,在今年节节下行的市场价格、史上最严环保法及政策高压下,钢铁产能已削减0.78亿吨,初步估算目前产能大概为10.6亿吨。

  在全行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减产?究其原因,无论是钢企、银行还是政府,都难以承受钢企倒闭潮之痛。一方面,对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的钢企来说,必须依靠生产线持续运转才能维持现金流,保证银行授信贷款,不然企业资金链断裂,将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另一方面,钢企背负着地方GDP、税收、就业等压力,一旦倒闭将对社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只能抱着亏损的包袱继续生产。

  “没有好的现金流,没有好的销售需求,有可能倒闭潮确实会来,但时间会比较长,毕竟地方政府和银行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结果就是现在这种恶性循环,钢价越来越低,成本却始终维持高位,或者钢价稍微有一点涨,结果成本涨得更高,剪刀差很明显。比如今年7月8日至9月中旬,铁矿石价格从45美元涨到55美元,但7月至9月,钢材价格从2300元/吨跌到1800元/吨,两面压缩,基本把我们的利润吃掉了。”李乐告诉记者。

  这是一个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就跟炒股一样,资金已经投进去了,现在已经亏损了,认赔出局又有点不甘心,就慢慢耗着,希望哪天行业回暖可以解套。再说一旦企业停产或破产,可能自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失业了,连带影响较大。干脆就慢慢熬着,慢慢延期,拖个几年,等政府出面托盘。”一位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很多企业“死扛”的心理写照。

  尽管每个企业力图都撑到最后,但在李乐看来,总有一些将熬不过这个寒冬。“‘两高一低’的企业处于一线危险队伍,如果你物流成本高,资产负债率高,又在需求相对低的中西部地区,碰上冬季需求萎缩严重,这种企业肯定有倒闭或破产的可能,我预计明年春节前后肯定有这样的企业被曝出来。”李乐说。

  “慢性药”治标不治本

  内需疲弱难解,供给收缩缓慢,今年以来,“走出去”成为不少钢企的自救之道。

  “前两年我们公司就致力于国际化,在新加坡、意大利等地设立了一些办事处,想扩大销售市场,今年也加大了出口力度。”李乐告诉记者,兄弟单位中沙钢、中天钢铁等对海外市场也比较重视。

  据悉,今年沙钢的钢材出口量约700万吨,占本部产能的三分之一,比去年420万吨的出口量增加近67%。“最近两年,国内需求下降,出口到国外至少可以保住一部分国内价格,虽然国外不一定能盈利,但至少总体可以少亏。”沈谦说。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9月我国钢材出口1126.3万吨,环比增长15.5%,同比增长32.1%,创下历史单月最高水平。2015年1-9月,全国钢材出口8328.2万吨,同比增长27.2%。

  不过受国外市场需求减弱和贸易摩擦加剧的双重影响,近月钢厂出口难度明显加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9个月,海外向中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就多达29起。另据海关数据,今年10月份,钢材出口数量环比减少约20%至902.5万吨,前10月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6.6%,增速明显放缓。

  业内人士介绍,近期钢材出口价格和国内相比已经倒挂200元/吨以上,这个价格对所有能接单的钢厂来说基本都是亏损。然而,如果不接海外订单,国内产能过剩现象或更严重,最终还是会继续拉低国内钢材价格,中国钢企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面对内忧外患,从提高劳动强度到降低物流成本、管理费用,各大钢厂都在想方设法降本增效。据广发证券的研究,从三季度上市钢企的表现来看,普钢板块内部盈利较好的公司主要受益于产品销量增速大于钢价下跌增速、产品降本增效措施显著;特钢和新材料板块内部盈利表现较好的公司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核心高端产品持续放量;深加工板块内部盈利较好的公司归因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国内油气管建设项目的推进;电商板块内部盈利较好的公司主要归因于平台服务的完善及流量的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也成为大多数钢企在困境中的选择之一。“因为正常的生产经营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钢企参与期货套保的积极性越来越强,市场对期货工具的需求是上升的。”段安林告诉记者。

  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辅助企业经营,也成为李乐参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钢企加入期货套保的队伍。据记者了解,除沙钢、南钢、日照钢铁等一些在期货市场具有丰富经验的钢企之外,目前国丰钢铁、敬业钢铁、莱芜钢铁、中天钢铁等都设立了期货部,先后开始涉足期货市场。

  然而总体来看,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需求将继续萎靡,去产能效果不佳,钢材价格仍将处于下滑通道,已然成为行业共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服务的升级,都只是“慢性药”,效果非朝夕之功,且反而可能会拉长行业去产能的过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钢铁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如果说前两年是钢贸商的倒闭潮,现在开始是钢企的慢性自杀,是慢慢地滑入深渊。”谈及钢企未来的处境,李乐甚为悲观。

关键词阅读: 钢企 钢企出口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